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涸泽而渔的意思、涸泽而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涸泽而渔的解释

[drain the pond to get all the fish] 排干湖沼之水而捕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取之不留余地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涸泽而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含义指排干湖泽或池塘中的水来捕鱼,比喻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其核心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明确为“只顾眼前需要,不顾将来后果的掠夺性索取”。

该成语最早见于《淮南子·主术训》的“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描述的是通过极端手段获取资源的行为。古代典籍《文子·上仁》也提到“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强调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智慧。

在当代语境中,“涸泽而渔”常用于批评经济开发中的过度开采、生态破坏等现象。例如:“盲目砍伐原始森林,无异于涸泽而渔,终将导致水土流失。”这一用法被《汉语大词典》列为典型例句,突显成语的现实警示意义。

从语言学角度看,该成语通过“涸泽”(使水域干涸)与“渔”(捕鱼)的动词组合,以具象化场景传递抽象哲理,符合汉语成语“以具体喻抽象”的构词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涸泽而渔”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é zé ér yú,其核心含义是排干池水或湖泽的水来捕鱼,比喻做事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含贬义。


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成语中的“涸”意为使水干涸,“泽”指聚水的洼地。字面意思是抽干池水捕鱼,导致鱼群灭绝。引申为过度索取资源、不顾后果的短视行为。

  2.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淮南子·难一》:“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强调古人反对破坏生态平衡的智慧。另《文子·七仁》也有类似记载。

  3. 用法与语法

    • 结构:偏正式成语,常作谓语、宾语。
    • 示例:“年轻学子应有远大志向,不能涸泽而渔。”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焚林而猎。
    • 反义词:从长计议、三思而行。
  5. 与“竭泽而渔”的区别
    两者含义相近,但“竭泽而渔”更强调“掏干”(竭),而“涸泽而渔”侧重“排干”(涸)。前者出自《吕氏春秋》,后者多引《淮南子》。


应用场景

常用于批评经济开发、资源利用中的短视行为,如过度捕捞、滥砍滥伐等。例如:“某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涸泽而渔,最终导致环境恶化。”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可参考《汉典》《淮南子》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宝箱白文鲍参军宝鼎抱鸡婆背子边笋常绿齿暮怆心蹴迮逮讯淡化撢简盗端方谨附娄勾陈贯洞官客惯老过半数耗弃贺功简师进祸记性芵茪军条课额客形叩见揽转连理枝厉饬凌雪力言笠泽老翁麻雷子磨砻镌切匿影藏形纰罽凭临僻涩辟胁峭薄青女弃余鹊子散溃上辈商皓社鸣死灭髫齿缇油亡言仙诞挦治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