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法相宗“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十:“能含藏执持诸善恶种子,故名藏识。” 章炳麟 《无神论》:“若无人格,则不异於佛家所谓藏识。”参见“ 八识 ”。
“藏识”是佛教法相宗术语,也是现代语境中的引申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在佛教法相宗中,“藏识”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其核心意义为“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即储存个体生命活动产生的所有潜在能量(种子),这些种子会随因缘成熟而显现为果报。
功能特性
藏识如同一个无形仓库,既能“执持”(保持种子不散失),又能随业力流转推动因果循环。唐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提到:“能含藏执持诸善恶种子,故名藏识。”
哲学关联
近代学者章炳麟将其与西方哲学对比,认为若剔除人格化特征,某些哲学概念与藏识有相似性。
现代语境中,“藏识”偶尔被引申为“隐藏的智慧或知识”,但此用法并非佛教原义,而是成语化的比喻表达。
提示:若需了解佛教“八识”具体运作或种子学说,可参考《成唯识论》等经典文献。
《藏识》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藏和识。
《藏识》的部首是「艸」和「心」。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藏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佛教典籍。在佛教文化中,「藏识」指的是人们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智慧和潜力。它是人的内心世界,承载着我们的经验、记忆和意识。
《藏识》的繁体字为「藏識」。
在古时候,「藏识」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可能因年代、地区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和确认。
1. 他的藏识深沉而宽广,具备着卓越的智慧。
2. 在冥想中,我逐渐了解到自己内心的藏识。
1. 智藏:指人内心深处隐藏的智慧。
2.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体验所得知的信息和知识。
3. 内观:指观察和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1. 内心:指人的心灵深处,承载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2. 心智:指人的心灵和智力的集合体。
1. 外界:指与个人内心世界相对立的外部环境和事物。
2. 无知:指缺乏知识和智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