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深山与幽壑。多借指隐者所居。 宋 吕祖谦 《卧游录》:“ 顾长康 画 谢幼舆 在巖石里。人问其所以, 顾 曰:‘ 谢 云一邱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邱壑中。’”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谢公墩》:“公《咏史》云:‘ 穰侯 老擅 关中 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则公不独欲专朝廷,虽邱壑亦欲专而有之。” 清 李来泰 《觉尘余故人子也以僧来谒书此赠之》诗:“江湖远道难通问,邱壑终身不疗飢。” 清 郑鉽 《题陈南麓都谏<匡山读书图>》诗:“邱壑诗中见,云烟画里逢。”
(2).喻深远的意境。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摹印》:“譬诸画家,无胸中邱壑,以稿本临模,终是下乘。”邱,一本作“ 丘 ”。 清 龚自珍 《与秦敦夫书》:“士大夫多瞻仰前辈一日,则胸中长一分邱壑;长一分邱壑,则去一分鄙陋。” 徐蕴华 《唐庄题壁》诗:“自笑胸无邱壑意,不堪着笔付丹青。”
“邱壑”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ū hè,主要有以下含义:
自然景观
指山水幽深之处,如山峰、溪谷等自然地貌,常借指隐者居住的地方。例如《红楼梦》中提到“胸中大有邱壑”,即形容人对自然景致有深刻理解。
意境深远
引申为深远的艺术或思想境界,多用于形容诗画、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邃意蕴。如清代钱泳评画:“无胸中邱壑,以稿本临模,终是下乘。”
隐逸象征
古代文献中常以“邱壑”代指隐士生活。例如宋代吕祖谦《卧游录》提到谢幼舆“宜置邱壑中”,暗喻其超然物外的品格。
艺术创作
在书画、诗词领域,形容创作者具备对自然与意境的深刻把握。如清代龚自珍所言:“长一分邱壑,则去一分鄙陋。”
异体字
“邱壑”与“丘壑”为异体字关系,意义相同,但“丘”因避孔子名讳(孔丘)在部分文献中改写为“邱”。
与“人才”的关联
个别资料提到比喻“人才高低不平”,但此解释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典文献如《卧游录》《归田诗话》等。
邱壑指的是山坡上的地垄,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才聚集的地方或者是享有崇高声望的人物。
邱壑由部首阜和阝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邱壑源自于古代汉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词汇。
邱壑的繁体字为「丘壑」。
古时候「邱壑」的写法形状可能有所不同,因为随着历史演变,汉字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1. 这座城市是一片人才邱壑,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聚集到这里。
2. 他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业界的邱壑。
3. 那个村庄周围的邱壑,使得农田的水分得到有效的调节。
邱壑在组词中可以作为名词或形容词,如「邱壑之才」、「邱壑人才」等。
近义词可以是「人杰地灵」或「人才济济」。
反义词可以是「人才稀缺」或「默默无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