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的意思、舍本逐末的详细解释
舍本逐末的解释
[attend to trifles to the neglect of essentials;be 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指做事舍弃根本的部分,却过多地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也说“舍本求末”
如果作者本没有什么新颖独创之见,却勉强去雕砌一些警句、格言之类来等着读者喝采,那是舍本逐末的作法。——《义论、考据和辞章》
详细解释
舍弃本业,追求末业。古以农业为本,视工商为末。语本《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禀性尪羸,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蓽门,而无趋从之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捨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飢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闕而不録。”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钱。”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后因以“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细微末节。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舍本逐末者,谓之勤修庶几;拥经求己者,谓之陆沉迂阔。”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平帝一》:“ 匡衡 、 贡禹 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宦海》第一回:“放着一般做官的人,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么?”《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又有一等人,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词语分解
- 舍的解释 舍 è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姓。 取 笔画数:;
- 逐末的解释 指经商。古以农业为本务,商贾为末务,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平,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钱。”《晋书·熊远传》:“自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也。” 宋
专业解析
舍本逐末的汉语词典释义
“舍本逐末”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做事不抓住根本的、主要的环节,反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比喻处理问题时轻重倒置,主次不分。
-
字面与核心含义:
- 舍: 舍弃、放弃。
- 本: 根本、基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
- 逐: 追求、追逐。
- 末: 枝节、末梢、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
- 整体释义: 舍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做事主次不分,轻重倒置,不从根本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
引申义与用法:
- 强调处理问题或做决策时犯了方向性错误,忽略了基础和关键,过分关注表面或无关紧要的部分。
- 常带有批评、告诫的意味,提醒人们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
- 近义词有:本末倒置、轻重倒置、贪小失大。
- 反义词有:正本清源、提纲挈领、追本溯源。
-
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分析问题、批评错误做法或强调工作方法。例如:
- 批评教育方式:“只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品德培养,这是舍本逐末。”
- 评价商业策略:“不提升产品质量,只靠广告轰炸,无异于舍本逐末。”
- 强调工作方法:“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必须从根源入手,不能舍本逐末。”
-
出处与例句(供参考理解):
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典籍。
-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这里的“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体现了古代重农抑商思想中对忽视农业根本的批评。)
- 《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 (同样批评了放弃农业(本)去追逐工商业(末)的现象。)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舍本逐末”有标准释义,是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依据。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提供更详尽的释义、出处考证和例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专门收录成语,解释清晰,常用例句丰富,适合学习和日常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ě běn zhú mò,其核心含义是舍弃事物的根本或主要部分,而追求细枝末节,比喻做事不抓住关键,反而在次要问题上耗费精力,导致轻重倒置。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拆解:
- 舍:舍弃;
- 本:根本(如树根,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核心);
- 逐:追求;
- 末:枝节(如树梢,比喻次要或表面的部分)。
- 引申义:强调因小失大、主次不分的行为,含贬义。
二、历史来源
- 最早出处:
- 出自《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原指古代轻视农业(本业)而重视商业(末业)的现象。
- 《汉书·食货志》进一步引申,批评忽视国家根基(如粮食生产)而追逐工商业利益的行为。
- 演变:
后世逐渐扩展为对一切“忽视本质、追求表象”行为的批评。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作谓语、定语、状语(如:“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可取”)。
- 近义词: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买椟还珠。
- 反义词:追本溯源、提纲挈领。
- 使用场景:
- 批评忽视核心问题(如企业只重营销不重产品质量);
- 提醒避免短视行为(如为省钱不维护设备,导致更大损失)。
四、成语故事与启示
- 典故:古时商人放弃农耕(根本),转而追逐商业利益(末节),结果因粮食短缺导致国家动荡。
- 启示:解决问题需抓住本质,否则可能“捡了芝麻,丢西瓜”。
五、扩展学习
- 辨析:与“本末倒置”区别在于,“舍本逐末”强调主动放弃根本,而“本末倒置”侧重结果上的颠倒。
- 英文翻译: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吕氏春秋》《汉书》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谷摆搠八屯悲鸾扇齿籍楚琛春枕触意辞秩大劫盗名欺世大体上放欢房乐放懈翻山越岭饭食费留福利艮岑管教诡奇寒舍回梁皎皛家宰寂莫浄境斤量咎衅绝交剧汉骏茂拘收课殿昆仑黄令色林占龙杖陋素矑老没趣门侍跑腿子破军杀将泼墨紫轻才好施轻量起迁诠授散班沈点点售卖竖儿焘奡讨逆文献之家娴雅险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