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鉦之美称。鉦,古代军中乐器,其状如鼓。《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晋江左宗庙歌》:“神鉦一震,九域来同。” 晋 左思 《魏都赋》:“神鉦迢递於高峦,灵响时惊於四表。” 明 沉鲸 《双珠记·避兵失侣》:“铁骑铜駞万里威,神鉦羯鼓势如催,捻指 东京 累卵危。”
(2).指石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洞庭 南口有 罗浮山 ,高三千六百丈, 浮山 东石楼下,有两石鼓,叩之清越,所谓神鉦者也。”
“神钲”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理解:
1. 钲的美称
钲是古代军中乐器,形似鼓,用于行军或祭祀仪式中。因具有庄严神圣的象征意义,故称“神钲”。例如:
2. 石鼓的别称
北魏郦道元曾以“神钲”代指石鼓(推测为石制鼓形器物或刻有文字的石碑)。明代沈鲸《双珠记》中“神钲羯鼓势如催”则融合了乐器和战争意象,强化其威严感。
综合释义
该词兼具器物功能与文学象征,既指实际乐器,又借其声形传递神圣、威严的意境,常见于古代诗文描写军事或祭祀场景。
《神钲》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官员用来丧葬时打击祭祀礼物的器具。
《神钲》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神”和“钲”。
• “神”是指此词的意义,通常表示神灵或神圣。
• “钲”是指此词的音,也是用来表示打击祭祀礼物的工具。
“神”的部首是“礻”,而“钲”的部首是“钅”。整个词共有11个笔画。
《神钲》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用来形容专门用于祭祀礼仪的铜制器具。
在繁体中,词的写法是「神鑭」。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代汉字中的“钲”部分通常写作「鉦」,而非现代使用的「钲」。
1. 他拿起神钲,开始敲打那些祭祀礼物。
2. 那位高官的葬礼上,每一次敲击神钲都让人心生敬畏。
1. 神圣 (shén shèng):指非常神秘和庄重的事物。
2. 钲鼓 (zhēng gǔ):指用于击鼓的一种乐器。
1. 钟鼓 (zhōng gǔ):指用于打击祭祀或庆祝活动的钟和鼓。
2. 钹子 (bó zi):指打击乐器,形状像盘子。
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