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襕袍的意思、襕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襕袍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公服。因其于袍下施横襴为裳,故称。其制始于 北周 。《元史·礼乐志五》:“次一人,冠唐帽,緑襴袍,角带,舞蹈而进。”《水浒传》第八四回:“班部丛中转出一官员,乃是 欧阳侍郎 ,襴袍拂地,象简当胸。”参阅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六章第二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襕袍”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公服,其名称来源于袍服下摆处添加的横襕(即装饰性布条),用以模仿传统下裳的形制。以下是综合解释:

  1. 定义与起源
    襕袍始于北周时期,是官员的正式服饰。其特点在于将上衣与下裳的形制结合,通过在袍服底部缝制横向襕边,既保留深衣的庄重,又简化穿着方式。

  2. 结构与象征

    • 横襕设计:在袍服下摆处加一道宽边,象征传统“裳”的礼仪功能,体现“尊古制”的思想。
    • 材质与颜色:不同朝代对颜色和纹饰有严格规定,如唐代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襕袍可能配相应品级纹样。
  3. 历史演变
    北周后,襕袍在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官员常服之一。宋代延续此制,但逐渐被其他袍服替代。

由于权威资料有限,以上信息主要基于网络释义整理。若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等古籍或专业服饰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襕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襕袍》是指一种古代的汉族传统服饰,也称为“褴褛袍”。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表达了古代汉族人民对于穿着古朴而朴素的价值观念。

拆分部首和笔画

《襕袍》这个词的部首分别是“衤”和“⺛”。它的总笔画数为20。

来源

《襕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常棣》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襕衣矣。”这是一首描写古代人民喜庆团聚的诗歌,其中提到了襕袍。

繁体

《襕袍》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为「身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对于《襕袍》的字形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字的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他穿着一件华丽的襕袍,给人一种端庄威严的感觉。

组词

- 云襕:指云纹的襕袍。

- 纯襕:指用纯冰制成的襕袍。

近义词

- 褴褛:指衣着破旧、不整洁。

- 衲衣:指僧人穿的粗布服装。

反义词

- 华服:指华丽、富丽堂皇的服饰。

- 锦衣玉服:指官员或富豪穿的华丽服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