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的意思、惠崇春江晓景的详细解释
惠崇春江晓景的解释
诗篇名。北宋苏轼作。共二首,第一首尤为有名,全文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用传神的诗笔再现了画僧惠崇的春江晓景图,为题画诗中的佳作。其中第二句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变迁必然有其预兆,历来被人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惠崇春江晓景》是苏轼为北宋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晓景图》所题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联想,描绘了早春江景的生机与趣味。以下为逐句解析及全诗赏析:
诗句翻译与注释
-
竹外桃花三两枝
- 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绽放。
- 注释:以“竹外”点明空间层次,用“三两枝”突出早春桃花的稀疏,暗示初春时节。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翻译: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感知到江水回暖。
- 注释:通过鸭子的活动表现水温变化,以动物感知传递春意,体现苏轼对自然规律的敏锐洞察。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翻译:河滩上蒌蒿茂盛,芦苇的嫩芽刚刚抽发。
- 注释:“蒌蒿”“芦芽”均为早春植物,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合河豚烹调的佐料,为下句铺垫。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翻译:此时正是河豚逆流而上、从海入江产卵的季节。
- 注释:河豚并未出现在画中,苏轼由蒌蒿、芦芽联想到其应季习性,虚实结合,拓展了画意。
全诗赏析
- 题材与背景:此诗为苏轼题画诗代表作,创作于1085年。惠崇原画已失传,但苏轼通过文字再现了画中早春江景的鲜活,并融入个人想象。
- 艺术特色:
- 动静结合:桃花静开与鸭群戏水形成对比,展现春日的生机。
- 以小见大:通过“三两枝”“芦芽短”等细节,凸显初春的含蓄之美。
- 哲理性:“鸭先知”暗含对事物变化规律的认知,成为经典名句。
- 情感表达:全诗洋溢对早春的喜悦,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隐含对生命力的礼赞。
争议与考据
- 诗题差异:部分版本作《春江晚景》,但据《东坡全集》及清代注本,应为“晓景”。
- 画作内容:惠崇原画分《鸭戏图》《飞雁图》两幅,苏轼题诗为第一首(对应《鸭戏图》),另有第二首咏飞雁。
此诗以精炼语言拓展画境,将视觉艺术转化为诗意想象,展现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境界。
网络扩展解释二
《惠崇春江晓景》的意思
《惠崇春江晓景》是一句诗句,意为春天早晨江边的美丽景色。
拆分部首和笔画
《惠崇春江晓景》中的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惠(忄、目、一):5画
崇(山、中、一):11画
春(日、一):8画
江(水、工):6画
晓(日、舟):12画
景(日、山):12画
来源
《惠崇春江晓景》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江雪》中的描述,全句为:“惠崇春江晓景,出自东篱抚蕊轻。”
这一句描绘了春江的美丽景色,给人以安宁和美好的感觉。
繁体
《惠崇春江晓景》的繁体字为《惠崇春江曉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
惠:恵
崇:崈
春:旾
江:漿
晓:曉
景:京
例句
这里是惠崇春江晓景,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令人心神宁静。
组词
以《惠崇春江晓景》中的字组成的词语:
惠慈、崇高、春风、江湖、晓日、景色。
近义词
与《惠崇春江晓景》意义相近的词语有:
美丽的春天早晨河滨景色、迷人的江河晨景。
反义词
与《惠崇春江晓景》意义相反的词语有:
荒凉的秋天傍晚岸边景象、丑陋的冬日午后江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