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头的坐榻。因其色乳白,故名。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诗之一:“移时寂歷烧松子,尽日殷勤拂乳牀。”
(2).石钟乳根部相联的地方。又叫石床。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岩洞》:“凡乳牀必因石脉而出,不自顽石出也。”参阅《政和证类本草·石钟乳》、《本草纲目·石三·殷蘖》。
“乳床”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和文献来源:
石制坐榻
指颜色乳白的石头制成的坐具,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寒日书斋即事》中提到的“尽日殷勤拂乳牀”,即描述此类器物。
石钟乳根部
指溶洞中石钟乳与地面或岩壁连接的部分,又称“石床”。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凡乳牀必因石脉而出,不自顽石出也”,说明其地质特征。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乳床”可比喻母亲的怀抱或温暖舒适的环境,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引申义或现代语境下的罕见用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桂海虞衡志》等古籍。
乳床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乳”和“床”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乚”和“广”,总共有6个笔画。乳床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的一个传统习俗。
在古代,新婚夫妇结婚后,按照传统习俗,新娘子会有一个安身的地方,称为“乳床”。这个床通常是新娘子家里特别准备的,用来接待新娘子新的家人。
在繁体字中,乳床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改变。在古代,乳床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通常是“乳榻”或“乳坛”。
以下是对“乳床”这个词进行使用的一些例句:
以下是与“乳床”相关的一些组词:
以下是与“乳床”意义相近的一些近义词:
以下是与“乳床”意义相反的一些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