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建于1625-1636年。占地46万平方米。共分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有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崇政殿为正殿,俗称“金銮殿”。东路建筑以大政殿为主,西路建筑以文溯阁为主。整个建筑,金碧辉煌,仅次于北京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故宫是清朝初期(后金)的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历时11年建成,后经乾隆时期扩建,形成占地约6.3万平方米的规模。以下从多角度详细解析:
营建历程
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开始修建,其子皇太极续建主体宫殿群,并于1636年在此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清迁都北京后,沈阳故宫成为“陪都宫殿”,乾隆时期增设文溯阁等建筑。
历史地位
作为清朝入关前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三位君主的统治,是清王朝崛起的象征。
沈阳故宫分三路,融合满、汉、蒙多元文化风格:
独特之处:与北京故宫“殿高宫低”相反,沈阳故宫采用“宫高殿低”布局(寝宫位于高台),反映了满族首领居高的传统。
沈阳故宫不仅是清朝发祥的历史见证,更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族文化交融,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
《沈阳故宫》是指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古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殿建筑之一。
《沈阳故宫》一词的部首是“水”(氵),部首在汉字中一般放在最左边。
根据古汉字的写法,这个词的拼音是“shěn yáng gù gōng”。拆分部首和笔画的具体方法如下:
- 沈:沙旁(用笔画数:2)
- 阳:门旁(用笔画数:9)
- 故:攵旁(用笔画数:4)
- 宫:宀旁(用笔画数:3)
《沈阳故宫》这个称呼源自于其所在地沈阳市,并表明其为已经废弃的皇宫建筑。由于汉字简化的推行,现代常用的简化字为“沈阳故宫”,对应的繁体字为“瀋陽故宮”。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对应《沈阳故宫》这个词的古汉字写法如下:
- 沈:沈阳故宫中的“沈”字,古时为“瀋”字。
- 阳: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相同,为“阳”字。
- 故:古时候的写法为“故”字。
- 宫: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相同,为“宫”字。
沈阳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览。
组词:沈阳、故宫、皇宫、建筑群、古建筑
近义词:沈阳故宫的近义词可以是沈阳皇宫或者沈阳建筑群。
反义词:沈阳故宫的反义词可以是现代建筑。
跋扈恣睢不便之处苍黑怅而长淮敕额川壑当价吊古寻幽凡土佛氏抚尺傅母公正不阿怪人弘愿虺穨虎籙奸惰将仕郞籛彭搅肚蛆肠借牙绯紧裹井盐谨朴疾首蹙頞考区匡制困扰劳拙林庐刘项龙帷麻擣靡然乡风念奴暖冬旁属配称朴疎圃畦湫阨岐阳之搜缺蟾蕊黄扫望诗屋粟眉檀心怗怗竦竦体识土木八突如其来猥冒微信五月节衔竿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