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敕额的意思、敕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敕额的解释

谓皇帝赐给寺院匾额。《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 胡三省 注:“敕额者,敕赐寺额,如 慈恩 、 安国 、 兴唐 之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敕额"是由"敕"与"额"组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帝王御批的特殊匾额。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皇权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双重意蕴,具体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词源构成 "敕"字本义为告诫(《说文解字·攴部》),后特指帝王诏书,如《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在构词中,"敕"作为限定语,赋予整个词语皇权认证的权威属性。"额"指悬挂于建筑正门的横匾,如《营造法式》记载的"牌额之制",在此特指经官方认证的标识物。

二、历史应用 该制度始于隋唐,盛于两宋,多用于敕建寺观、衙署等特殊建筑。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景德年间曾"诏天下寺观曾得敕额者,皆建为院",现存实物如山西大同华严寺"敕赐大华严寺"金代匾额(来源:《中国佛教寺院匾额研究》)。明代《永乐大典》中收录的《顺天府志》载有"敕建朝天宫"等实例。

三、功能特征 • 政治象征:体现"皇权神授"思想,如五台山显通寺"敕建大显通寺"匾额 • 法律凭证:具有确认宗教场所合法性的文书功能 • 艺术载体:多由御用书家题写,如宋徽宗瘦金体敕额 • 等级标识:区别于民间自建场所的核心标志

四、现代研究 当代学者通过金石学考证与制度史研究,揭示其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物化表现"的文化内涵(来源:《建筑史》第38辑)。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档案中存有大量敕额题批原件,为研究古代行政文书制度提供实物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敕额”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皇帝对寺院的特殊赏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历史背景与用途

  1. 官方认证:敕额是寺院合法性的象征。例如,后周世宗时期曾下令“非敕额者悉废之”,即无皇帝赐匾的寺院需被废除。
  2. 形式与内容:通常为木质或纸质牌匾,刻有皇帝亲笔题写的寺名,如“慈恩寺”“安国寺”等。

三、引申含义

四、文献依据

该词在《资治通鉴》等史书及胡三省注疏中有明确记载,强调其与皇权、宗教管理制度的关联。

五、常见混淆

需注意“敕额”与一般赏赐的区别:它特指带有匾额形式的官方认证,而非普通财物赏赐。

如需查看更多历史案例或具体寺名,可参考《资治通鉴》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闇蔼倍本北地超伦秤毫驰爽踳乱刺戒弹包稻实电压都乡侯恩奬饿显甘酸鬼浆归师骨利干股子鰝鰕横眉竖目回天倒日阍阀茧税节风谨敕觉识輆軩两脚书橱两潘僚吏利导駡毁霾土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蛮楚木砻木灾内乐府蜣蜋转丸钱柜勤悴秦学三叉口三农善阵者不战深稳似箭在弦石隖守圄鼠径四大空司刑松凫颓基脱垂土营汪然委嘱先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