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抚尺的意思、抚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抚尺的解释

醒木。曲艺演员表演时用以拍桌子以引起听众注意的木块: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抚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名词,专指古代私塾教育中用于维持教学秩序的教具,又称“戒尺”或“学规尺”。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与形制特征

抚尺通常为木质长条形薄板,长度约一尺(古代长度单位,约合33厘米),表面光滑,边缘无刃。部分抚尺刻有度量刻度或训诫文字,兼具测量与警示功能。其名称中的“抚”字既体现手持动作,亦暗含“抚育教化”的教育理念。

二、核心功能与使用场景

  1. 教学辅助工具

    在传统私塾中,先生以抚尺轻击桌面,发出清脆声响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标志课程开始或结束。例如《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写:“周先生坐上椅子,手里拿着抚尺,吩咐学生读书。”

  2. 纪律惩戒象征

    对违反学规者,先生执抚尺责打手心,成为教育权威的具象化载体。清代《训学良规》载:“生徒犯规,师以尺儆之,示惩非虐也”,强调其惩戒的教化目的。

三、文化符号意义

抚尺作为“师道尊严”的物化代表,折射出传统教育中“严师出高徒”的价值取向。其物理形态的规整直线,隐喻“规矩方圆”的育人准则,与“玉不琢不成器”的儒家教育观相呼应。


权威来源参考

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抚尺”的器物定义、《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私塾教具研究,以及《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相关词条的文化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抚尺”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核心含义:醒木(曲艺/公堂用具)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曲艺表演或公堂审案时使用的长方形硬木块,又称“惊堂木”“界方”。演员或官员通过拍击抚尺发出声响,用以吸引听众注意、控制场面节奏,或震慑受审者。

  2. 典型用途

    • 曲艺表演:如相声、评书等开场时使用,例如《口技》中“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古代公堂:县官审案时拍击抚尺以严肃法堂、壮官威。
  3. 材质与形制
    多用檀木、酸枝、黄杨木等硬木制成,北方也有桑木、枣木材质,形状为带棱角的长方形。


二、引申含义:比喻深入研究(较少见)

在部分语境中,“抚尺”被引申为“仔细研究、体察事物”,源自古代乐器调音工具“尺”的意象,但此用法较为罕见,多见于特定文学或学术场景。


日常使用中,“抚尺”主要指醒木,其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口技》等文学作品或曲艺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报珠长右骋越虫书鸟迹床下安床吹帽稻稌倒牙盗怨主人灯头短打扮符采广寒秋寒鳖含生呵骂红丝厚朴混成监乡叫牌杰人金玉满堂虀糟寄传举对爵鷇军刑揽辔澄清捞毛的廉敬哩啰哩绫绢另巍巍六服龙草龙化虎变轮周迈上髦子马蹄金枚谢木錧蝻虸濆瀑起死驱骋善字蝨蛀疏烟随波所向无前蛙坎问遗无置相谓邪吏西方净国西啷花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