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谓人做坏事,费尽心机,而越来越显得窘困。后以“劳拙”谓徒费心力。 清 梅曾亮 《书<后汉书>后》:“圣人忧之,於是有饮射之典,有儺蜡之礼,有月吉读法之令。奔走之,驰骤之,而不惮其劳拙。”
“劳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出自《尚书·周官》的“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意为行善者内心安宁、日益美好,而作伪者费尽心机却日渐窘迫。后演变为“劳拙”,指徒费心力却无成效的行为。
核心含义
主要形容因做坏事或方法不当而陷入困境的状态,强调“费尽心机却适得其反”的徒劳感。例如清代梅曾亮在《书<后汉书>后》中描述圣人教化民众时“不惮其劳拙”,即指不惧繁琐但未必高效的努力。
文学应用
古代诗词中常借“劳拙”表达无奈或自嘲,如宋代韩维诗句“抱瓮徒劳拙汉阴”暗喻笨拙的劳作方式,明代李梦阳的“校阅才及旬,劳拙遗安枕”则体现事务繁杂后的疲惫感。
现代理解
当代语境中,该词可引申为对低效努力或错误方向的概括,但需注意其古典色彩较浓,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提示:如需具体古籍例句或进一步分析,可参考《尚书》原文及清代文学评论。
劳拙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具有特定的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劳拙的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
劳拙指的是工作或努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困难、艰苦和不得力。它主要用来形容人的状态或工作过程的不顺利。
劳拙由两个部首组成:力(力部首)和拙(手部首)。力部首代表力量,拙部首代表手的动作。
按照部首的顺序来数,劳拙的笔画顺序为:“力”字3画和“手”字4画,总共7画。
劳拙源于古汉语,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一章中。它被用来描述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和努力。
劳拙的繁体形式为「勞拙」。
在古代,劳拙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其古时候汉字写法分别为「勞」和「拙」。
以下是劳拙在句子中的用法示例: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劳拙,但从不放弃。
学习新的技能需要付出劳拙的努力。
劳拙可以进行组词,例如:
劳苦、劳碌、拙劣、拙笨等。
与劳拙近义的词汇有辛劳、勤奋。反义词则有轻松、顺利。
磅磄辈学磻礴不越雷池愁忧出一头地打浆大毛倒好儿吊斗地下室动地惊天兑利讹势方子府兵制黄银树寰土会盟昏蛋贱鄙捡手角仙饥馑谨厉几时九陔钧解卡癶槛泉阬阱窥览奎墨牢赏炼意乱溃卖鬻名闻遐迩牟盛南端暖女会欧西配甲坊谦弱清弄勤恳湫泊瑞鹧鸪弱枝如汤浇雪升跻褷翎术科台铉痛悼同铺惟翰违俗无端端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