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浅红色的花蕊。 宋 苏轼 《黄葵》诗:“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
(2).指女子额上点的梅花妆。 后蜀 毛熙震 《女冠子》词:“修蛾慢脸,不语檀心一点。” 明 武陵仙史 《石榴花·赠文娟美人》套曲:“芙蓉解语玉生香,画双蛾曲曲春杨,檀心半粧。”
(3).指丹心,赤心。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对簿》:“俺 秋瑾 啊,檀心一点向人开,儘自知光明磊落公知否?”
“檀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浅红色花蕊
指花朵中心浅红色的花蕊,常见于古典诗词中。例如宋代苏轼《黄葵》诗:“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清代纳兰性德《洞仙歌·咏黄葵》也以“滴损檀心”形容花蕊被雨水打湿的情景。
女子额间的梅花妆
古代女子在额头点染梅花状装饰,称为“檀心”。后蜀毛熙震《女冠子》词中“不语檀心一点”即描绘此妆容,明代文献中亦有类似用法。
丹心、赤诚之心
象征忠诚与赤诚,如清代嬴宗季女《六月霜·对簿》中“檀心一点向人开”,以“檀心”表露光明磊落的心迹。
“檀心”的核心含义集中于自然意象(花蕊)、人文装饰(梅花妆)及精神象征(赤诚),需根据具体文本判断其指向。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古典诗词集或《汉语大词典》。
檀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多用于形容一个人非常忠诚、真诚、坚守原则的心态和品质。檀心意味着一个人对待事物、对待他人的态度非常坚定、真诚,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慈悲和真诚的品质。
檀心的拆分部首是木,表示与木有关;笔画为16画。
檀心一词最早出现在《佛光普照经·并贤品第二十八》中,其意为敬献供养佛陀的心。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化为形容一个人持久、坚定地追随佛教禅宗,同时也指代忠诚、真诚的心态。
檀心的繁体字为「檀心」。
在古代,「檀心」这个词的写法稍有不同,拆分成「檀」与「心」两个字。古代人们通过这个词来表达对慈善事业的执着和真诚。
1. 他的檀心使他成为整个社区的榜样。
2. 她常常以檀心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3. 只有拥有檀心,才能实现仁爱与博爱的境界。
檀心里、檀心悦神、慈檀心、诚檀心
忠诚、真诚、坚贞、仁爱
虚伪、冷漠、背叛、狭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