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慎淳朴。《汉书·薛宣传》:“而 粟邑 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孙家吕媪》:“性谨朴,无它能。” 明 陈子龙 《申节愍公传》:“拜 仪封 令。 仪封 小邑,民谨朴易治,公减省条教,一意休息之。”
“谨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形容人的言行态度或群体特质,具体解释如下:
指言行谨慎、作风淳朴,强调不轻浮、不浮夸的特质。该词由“谨”(慎重)和“朴”(朴素)组合而成,体现内外兼修的特点( )。
核心特质
既包含思想上的审慎克制(如不妄言妄行),也包含行为上的质朴无华(如不追求虚饰)。《汉书·薛宣传》提到“民谨朴易治”,即通过这一品质反映群体易于治理的特性()。
历史用例
通过古籍用例可见,该词既可用于个体品评,也可用于群体特征描述,具有文化层面的深层意蕴。
《谨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保持谦虚和朴素的品质。
《谨朴》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讠”和“木”,它们分别表示“言语”和“木头”。《谨朴》共有11画。
《谨朴》是一个古代汉字,源于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它的繁体字形为「謹樸」。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谨朴》的古时候写法中,“言”部分常常写成「⺊」,而“木”部分则写成「黹」。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他是个非常谨朴的人,凡事都很低调。
2. 这幅画虽然谨朴,但却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造诣。
1. 谨慎朴素
2. 谨言慎行
3. 诚谨朴实
1. 谨慎
2. 朴实
3. 谦虚
1. 虚伪
2. 肆意
3. 奢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