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十六字母的意思、三十六字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十六字母的解释

宋 代汉语语音三十六个声母的代表字,初由 唐 末 守温 定为三十个字母, 宋 代等韵学家又增非、敷、奉、微、床、娘六母,合称“三十六字母”。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三十六字母》:“ 司马温公 作《切韵指掌图》,以三十六字母,三百八十四声,别为二十图,极五音六律之变,分四声八转之异。递用则名音和,傍求则名类隔,同归一母则名双声,同出一类则名叠韵,同韵而分两切者谓之凭切,同音而分两韵者谓之凭韵,韵无字则点窠以足之,谓之寄声,韵闕则引邻以寓之,谓之寄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十六字母是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代表字总称,共分三十六类,始见于宋代韵图著作,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从定义、历史背景、分类体系及学术价值四方面进行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性质

三十六字母指宋代等韵学家归纳的三十六个汉字,每个字代表一个声母类别。其本质是中古汉语声母的分类标目,用于反切注音和韵图排布。例如"帮"代表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滂"代表双唇送气清塞音(/pʰ/)。该体系首次系统呈现了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唇舌牙齿喉)与发音方法(清浊、送气与否)的完整矩阵。

二、历史源流与文献记载

  1. 唐代雏形:晚唐守温和尚最早提出三十字母(敦煌文献《守温韵学残卷》),宋代学者增补为三十六字母,具体增补者存疑(郑樵、沈括等均有相关论述)。
  2. 文献载体:现存最早完整记载见于《韵镜》《七音略》等宋元韵图,张麟之版《韵镜》序言明确列出三十六字母表。
  3. 音系基础:主要反映唐宋之际的汉语共同语声母系统,部分保留《切韵》音系特征,部分体现唐宋音变(如唇音分化、禅船合并等)。

三、声类体系与发音特征

按发音部位分五类(括号内为国际音标拟音):

  1. 唇音(8个):

    帮/p/、滂/pʰ/、並/b/、明/m/(重唇);

    非/f/、敷/fʰ/、奉/v/、微/ɱ/(轻唇,宋代新增)

  2. 舌音(8个):

    端/t/、透/tʰ/、定/d/、泥/n/(舌头);

    知/ʈ/、彻/ʈʰ/、澄/ɖ/、娘/ɳ/(舌上)

  3. 齿音(10个):

    精/ts/、清/tsʰ/、从/dz/、心/s/、邪/z/(齿头);

    照/tʃ/、穿/tʃʰ/、床/dʒ/、审/ʃ/、禅/ʒ/(正齿)

  4. 牙音(4个):见/k/、溪/kʰ/、群/g/、疑/ŋ/
  5. 喉音(6个):影/ʔ/、晓/x/、匣/ɣ/、喻/j/、为/w/(部分学者将"为"归唇音)

注:清浊对立贯穿全系统,全浊声母(並定群等)至元代逐渐清化消失。

四、学术价值与影响

  1. 音韵学基石:构建中古声母研究框架,成为《切韵》《广韵》音系重构的核心参照。
  2. 等韵学枢纽:韵图以三十六字母为纵轴,四等呼为横轴,形成汉语最早的语音矩阵模型。
  3. 方音史坐标:现代方言声母演变(如吴语保留全浊音、闽语"知组"读/t/)均可以此体系为起点分析。

权威参考文献

  1. 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
  2.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3.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出版社)
  4.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三十六字母"词条
  5. 邵荣芬《切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三十六字母是中古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起源

三十六字母是宋代韵图使用的声母系统,代表中古汉语的36个声母。其发展历程为:

  1. 唐末沙门守温首创30字母
  2. 宋代学者新增非、敷、奉、微、床、娘6个声母
  3. 最终形成36字母体系

二、声母分类体系

根据发音部位分为七类:

  1. 唇音:帮滂並明(重唇)、非敷奉微(轻唇)
  2. 舌音:端透定泥(舌头)、知徹澄娘(舌上)
  3. 齿音:精清從心邪(齿头)、照穿床審禪(正齿)
  4. 牙音:見溪群疑
  5. 喉音:影曉匣喻
  6. 半舌音:來
  7. 半齿音:日

三、语音演变特征

四、历史意义

  1. 构建中古音系框架,成为研究《切韵》音系的重要桥梁
  2. 为方言比较提供参照系(如吴语保留全浊声母)
  3. 反映唐宋语音演变轨迹,如轻唇音分化现象
  4. 司马光《切韵指掌图》等著作以此为基础构建等韵体系

注:完整36字母表及发音拟测建议参考《切韵指掌图》等古籍或专业音韵学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安弓白胶香报呈蹭蹬畅臼蝉嫣齿如含贝黜罢爨具漼漼担板倒除道恼打通关帝车端悫肚里有偻罗耳廓法乐方户格外勾子欢畅化权洁精籍没就是酒筒狙狙寇劫郎将脸脑聊胜一筹笼鞵鲁戈挥日赂器买面子募款你贪我爱骠骏青苞米轻翅穷饿齐衰麴道士羣听蚺蛇人耦上人树核説教素约套装天作之合通奸惋怅王昭君瓦片兀底律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