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香脂的别名。可入药。 宋 洪刍 《香谱·白胶香》:“树(枫树)高大,木理细,茎叶三角, 商 洛 间多有,五月斫为坎,十一月收脂。”《宋史·地理志一》:“ 金州 贡麩金、麝香……白胶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枫香脂》:“白胶香。枫树枝弱善摇,故字从风,俗呼香枫。”
白胶香,是中药名,特指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干燥树脂。其名称首载于唐代《新修本草》,是传统中药中的重要树脂类药材,具有止血、活血、生肌、止痛等功效。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历代本草典籍对其详细解释:
白胶香
读音:bái jiāo xiāng
词性:名词
释义:
指枫香树的树脂。因其色白或淡黄,质地黏稠如胶,气清香,故名“白胶香”。
来源:
《新修本草·木部》载:“枫香脂,味辛、苦,平,无毒……一名白胶香。”
《中华本草》释:“枫香脂,别名白胶香,为枫香树树干渗出的树脂。”
性味归经
来源:
《本草纲目·卷三十四》云:“白胶香,即枫香脂……辛、苦,平,无毒。”
《证类本草》引《药性论》:“白胶香能活血凉血,解毒止痛。”
核心功效
来源:
《本草汇言》载:“白胶香,透骨搜风,活血定痛……为外科要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载其“活血解毒,止血生肌”。
来源:
《本草衍义》描述:“白胶香如乳香,色白而微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载:“枫香脂呈不规则块状……气香,味淡。”
古籍记载其“性黏,脾胃虚寒者慎服”,现代临床多作外用(如膏药基质),内服需配伍以减其滞腻之性。
来源:
《本草经疏》提示:“凡病非风湿、血瘀者勿用。”
白胶香在历代文献中别名众多,如枫香脂(《唐本草》)、白云香(《药材学》)、胶香(《南方草木状》),均指同一物。
来源:
《中药大辞典》释:“枫香脂,别名白胶香、白云香。”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可链接的在线资源,以上来源标注书目卷次;现代文献可参考权威数据库如中国药典在线)
白胶香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词义和特性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白胶香是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树脂,别名枫香脂、枫脂、白胶。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呈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块状,质地松脆,气味清香。
在部分词典中,“白胶香”被解释为醉酒后散发的酒气(如),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枫香树为落叶乔木,幼树树皮灰白色,叶掌状分裂,雌雄花序同株,树脂在树干割裂后渗出凝固成白胶香。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中医药资料,如需完整内容可参考相关百科及医学文献。
邦节残溜槽枥廛路赤麻船宫初学促载兜子堆垜子发狠放行返金富平拊臆高舂刮除顾化怀敌附远践暴戒备森严进造基色兰奢缭眺梨花粉吝道胪陈鲁迅墓谩諕漫江梅粉苗圃瓢勺劈空扳害迁讹悭贪跷足抗首茕弱肉包子打狗撒旖旎山响深壁固垒身范升斗小民诗派收益权顺过饰非枢使碎裂琐闱特技铁檛土皇上屯奇危反违覆宪规下锹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