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耕方田的农户。《宋史·食货志上二》:“每方差大甲头二人,小甲头三人,同集方户,令各认步亩,方田官验地色,更勒甲头、方户同定。”参见“ 方田法 ”。
“方户”是宋代与土地制度相关的特定历史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梳理如下:
“方户”指宋代耕种方田的农户,这一概念与当时的“方田法”直接相关。根据《宋史·食货志上二》记载,官府在丈量土地时,会组织方户与甲头(基层管理人员)共同确认土地面积和等级。
方田法制度
宋代推行方田法,将土地划分为方形单位进行测量(每方约2500亩),旨在规范土地税收。方户作为耕种这些方田的农户,需配合官府完成土地登记和赋税核定。
管理方式
每方田设大甲头2人、小甲头3人,与方户共同核定土地边界和产量,确保赋税公平。
个别资料(如)提到“方户”引申为“家境贫困”,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史料,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衍生解读,需谨慎采信。
提示:如需了解“方田法”具体实施细节,可查阅《宋史·食货志》或宋代经济史专著。
方户是一个汉字词,由“方”和“户”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方”字的部首是“方”字头,总笔画数为四画。
“户”字的部首是“户”字底,总笔画数为四画。
来源:
“方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宅邸建筑。古人所称的“方户”指的是一种四方形状的门户,用来限制人们进出的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扩展为一种形容词,表示方正、直角的含义。
繁体:
在繁体字中,“方户”可以写作“方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与现代稍有不同。一般来说,古代汉字写法更加简洁和方正。例如,“方”字的古代写法通常只有两个笔画,形状更为方正;而“户”字的古代写法则多为线条交叉,类似门窗的形状,但总体仍可看出现代“户”字的影子。
例句:
1. 他的房间很大,每个角落都是方户。
2. 这幅画的线条刻画得非常方户,给人一种稳定坚实的感觉。
组词:
方形、方正、方位、户籍、门户
近义词:
直角、四方、正方、方正
反义词:
弯曲、斜角、不方正、不规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