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惆怅。《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 恭 虽惋悵,谓 忱 为搆己也。 忱 虽心不负 恭 ,而无以自亮。”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四:“无缘重诣,临纸惋悵。”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有人持 徐熙 《牡丹图》,求钱二十万……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悵者数日。”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予急归捡之,按照目録,仅存十一,为惋悵久之。”
“惋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惋怅”读作wǎn chàng,意为因失意、遗憾或失望而产生的惆怅情绪。它常用来描述人在经历挫折、未能达成愿望或面对失去时的低落心境,带有惋惜与怅然交织的情感色彩。
词语 | 侧重点 | 例句场景 |
---|---|---|
惋怅 | 遗憾与失落交织 | 无力实现愿望时的叹息 |
惆怅 | 广义的失意或迷茫 | 面对离别或未知的愁绪 |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中标注的文献来源(如)。
《惋怅》是一个表示失望、懊悔的情绪的词汇。
《惋怅》的部首是⺢(心字旁),总共有10画。
《惋怅》一词最早出现于《东坡奉翰监中书贰拾并序赐》中,被认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造并广泛使用的词汇。
繁体字为「惋愴」。
在古代,「惋怅」的写法有时是以「惋落」及「豢襲」来替代。
1. 接到未被录取的通知书,她心生惋怅。
2. 秋天的离别令人惋怅不已。
1. 惋惜:感到遗憾、懊悔。
2. 懊悔: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后悔。
3. 失望:对未达到预期目标或得不到所期望的结果感到沮丧。
1. 失落:对自己的希望、梦想等破灭感到失望。
2. 懊恼:因为不能如愿而感到苦恼、烦闷。
1. 满足:对已有的或得到的感到满意、心满意足。
2. 欣喜:因为得到喜讯、好消息而感到高兴、快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