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郎将的意思、郎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郎将的解释

(1).武官名。 秦 置,主宿卫、车骑,即郎中令所辖三署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 汉 袭 秦 制,属光禄勋。 唐 宋 设官,于中郎将之外,复置郎将。《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以 康 ( 邓康 )弟 统 袭封 昆阳侯 ,位侍中; 统 从兄 会 袭 安阳侯 ,为虎賁中郎将……宗族皆列校、郎将。”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王琦 题注:“按《唐书·百官志》,左右十四卫及太子左右六率府,皆有郎将,乃五品官也。”

(2).星名。《史记·天官书》“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傍一大星,将位也” 唐 张守节 正义:“郎将一星,在郎位东北,所以为武备,今之左右中郎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郎将是古代中国官职名称,具有明确的军事与禁卫职能,在不同朝代的具体职掌略有差异。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历史文献的释义:


一、核心释义

郎将(láng jiàng)指古代统领禁卫军或宫廷侍卫的中高级武官,常见于秦汉至隋唐时期。其职能主要包括:

  1. 宿卫宫廷:负责皇帝及皇宫的安全护卫,如汉代“中郎将”统领羽林军。
  2. 统辖禁军:隋唐时“郎将”为府兵制下“府”的副长官(如“车骑郎将”),隶属十二卫或太子东宫六率。
  3. 仪仗与出征:部分郎将参与仪仗队列,战时随军出征。

二、历史演变与分类

  1. 秦汉时期

    • 中郎将:隶属光禄勋,分掌五官、左、右三署郎官,秩比二千石(《汉书·百官公卿表》)。
    • 虎贲郎将:统领虎贲禁军,护卫皇帝(《汉官仪》)。
  2. 隋唐时期

    • 府兵郎将:隋炀帝改“鹰扬郎将”,唐代称“果毅都尉”,为折冲府副职(《新唐书·百官志》)。
    • 太子郎将:东宫属官,如“太子左右司御郎将”,掌东宫宿卫(《唐六典》)。

三、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郎将,官名。秦汉置中郎将、郎中等,隋唐以后为武官名。”

  2.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主编):

    “唐代府兵制中,郎将为折冲府副长官,协领府兵。”

  3. 《通典·职官典》(杜佑):

    “隋置左右备身府,各有郎将等员,掌侍卫左右。”


四、语义延伸

“郎将”一词后亦用于泛称高级将领,如《三国演义》中“虎威郎将赵云”,但此属文学化用法,非正式官职。

(注:因未检索到可公开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以上内容依据权威纸质辞书及正史文献释义,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工具书获取完整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郎将”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官职和天文星象两个维度解析,具体如下:

一、官职含义

  1. 起源与职能
    “郎将”是古代重要武官职位,最早设于秦朝,隶属郎中令,主管宫廷宿卫、车马仪仗。汉代沿袭此制,归光禄勋管辖,分为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三职,统称“三署郎”,负责皇帝近身护卫。

  2. 历代演变

    • 唐代:在左右十四卫及太子六率府中设郎将,官居五品,职能扩展至军事管理。
    • 宋代:保留官职但地位下降,多作为虚衔或荣誉职位。

二、天文星象

《史记·天官书》记载,“郎将”亦为星名,对应天区中的郎位星群。具体指北斗七星东北方的一颗亮星,象征武备,古人将其与左右中郎将的职责相联系。

三、文化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郎将”常代指英勇的年轻将领,如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以“郎将”赞誉人物气度,凸显其勇武与荣耀。

读音说明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典制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唐书·百官志》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翺翺榜上无名榜文宝珈报囚秉操沧海一鳞车盖疵国淡水交情攧落淀塞碉堡嫡长地方税遁肥贰约房头革容苟从桄颎瓜剖碁布骇动厚颜黄花笺绛府奬顾击鉢惊叹不已计廷局踧绝路拘急骏良开霁叩勒乐眼鍊顶陋鄙曼丘美授貊乡鼠壤啓动企而望归弃智商部试産贳过手技收拭水痕太一家通前澈后统御宛尔帏屏无千无万下浣西邻玉心服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