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适的意思、三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适的解释

(1).谓好德、贤贤、有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自荐表》:“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光荣。” 王琦 注:“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

(2).三件适意的事。 唐 白居易 《三适赠道友》诗:“足适已忘履,身适已忘衣,况我心又适,兼忘是与非。” 明 张九韶 《群书拾唾·人伦礼用》:“ 东坡 三适:日起理髮,午窗坐睡,夜卧濯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适是古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指向"三种适宜准则"。根据古代典籍记载,该词主要存在以下三类解释体系:

一、礼制规范说 《礼记·中庸》郑玄注疏提出"三适"指代礼仪活动中需遵循的三项适度原则:礼器数量适度、仪节繁简适中和情感表达节制。这种解释体系体现了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二、治国方略说 《韩非子·难势》记载法家视角下的"三适",具体指君主治国应当把握的三种适度政策:律法严明而不过苛、赏罚及时而不逾矩、权术运用而不失度。此说源自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校勘本。

三、养生要诀说 《黄帝内经素问》唐代王冰注本将"三适"阐释为养生三大准则:饮食适温凉、起居适寒暑、情志适忧喜。这一医学解释被收录于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经典注疏集成》。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大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23)将"三适"列为历史词汇,标注其使用范畴主要集中于先秦至两汉文献,当代汉语中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三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如下:

一、古代人才选拔标准

源自《礼记》记载的诸侯贡士制度,指三个层次的德行与功绩标准:

  1. 好德:首次推荐人才需注重品德高尚;
  2. 贤贤:再次推荐应选拔贤能之人;
  3. 有功:第三次推荐需考量实际功绩。
    唐代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引用此典,表达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如“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光荣”),王琦注疏进一步明确了其来源。

二、三种适意之事

指代三种令人感到舒适或满足的生活状态,常见于文人作品中:

  1. 白居易的修身三适:足适(忘履)、身适(忘衣)、心适(忘是非),强调身心与自然的和谐;
  2. 苏轼的日常三适:晨起理发、午窗小憩、夜卧濯足,体现生活情趣。

“三适”既可指古代制度中递进的人才标准,也可借喻符合时宜、环境与道理的行为准则,或具体的生活雅趣。两种含义均强调“适度”与“恰当”的核心思想,常见于古典文学与历史文献中。

别人正在浏览...

颁榜襃讥八鲜碑本奔崩卜儿财减黜邪崇正祠醮待道大桀小桀弹违订制迩陜罚蔽干浄利落干略高分子化合物鬼目草姑妹鼓棹鹤长凫短红签宦侍花蘂翦绺贱字伎曲刳胎杀夭玲珑剔透龙章凤篆卤汁满怀信心茅门邈视明豁摹印木条涅面牛鞭脓包行乾食桥面七宝五味粥求心山道年折掇事过景迁书策书滴税榷碎缺鹔鷞踏蹂贴怪亭决体坛偷寒送暖尪伛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