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道的意思、待道的详细解释
待道的解释
要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待道是实,从前於俺无弱;待道是虚,甚音信杳?”
词语分解
- 待的解释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待 ā 停留,逗留,迟延:你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专业解析
"待道"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和古代用法来理解:
-
基本释义:
- 待: 指等待候。
- 道: 指道路、路径。
- 合义: 字面意思指供人等候、停留的道路或地方。它特指在道路系统中,供行人、车马暂时停留、避让或等候通行的区域,类似于现代的“避车道”、“等候区”或“驿站前的空地”。
-
具体内涵与用法:
- 交通功能: “待道”在古代道路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车马通行的官道或驿道上。它允许行进速度较慢的车马或行人暂时避让,以便让更快速或更重要的车马(如官府的驿马、军队)先行通过,起到调节交通流、保障道路畅通的作用。
- 礼仪与秩序: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道路的使用也体现着礼制。“待道”的存在也反映了尊卑有序、礼让通行的社会规范。下级官员或平民在遇到上级官员的车驾时,需要在“待道”避让等候。
- 驿站关联: “待道”有时也与驿站功能相关。驿站是古代传递文书、官员往来的中转站,驿站门前或附近往往设有较大的空地或道路区域,供信使、官员及其随从、车马在此集结候、更换马匹或短暂休息,这块区域有时也被称为“待道”。
-
与现代词汇的对比:
- 现代汉语中,类似“待道”功能的区域有更具体的名称,如“避车道”、“紧急停车带”、“公交站台”、“候车区”、“驿站广场”(用于旅游景点复原)等。这些词汇功能更明确,但“待道”一词本身已很少在现代日常语言或交通术语中使用,更多保留在古籍或研究古代交通、礼仪的文献中。
“待道”意指古代道路上专供行人、车马停留等候、避让通行的区域。它体现了古代交通管理的智慧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功能是保障道路畅通、实现礼让通行,常与驿站活动相关联。虽然现代已不再使用该词,但其概念在现代交通设施中仍有体现。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 主编) - 该权威词典对古汉语词汇有详细收录和解释。
- 《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相关学术著作) - 研究古代道路制度和驿站系统的著作会涉及此类概念。
-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文献(如《周礼》、《仪礼》及其注疏) - 其中关于行路、车驾仪仗的规定可能间接反映相关设施的存在。
网络扩展解释
“待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与来源
- 含义:“待道”意为“要说”,常用于引出话语或假设性陈述,带有犹豫或推测的语气。该词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 例句: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待道是实,从前於俺无弱;待道是虚,甚音信杳?”
此处通过“待道”引出两种假设,表达说话者的矛盾心理。
2.现代用法与拓展
- 引申场景:在现代汉语中,“待道”可表示“待说道”的简写,用于口语或仿古语境,例如:“延陵交待道……”()。
- 语法特点:通常后接假设句或疑问句,具有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3.其他可能的解释
- 部分词典(如)提到“待道”为成语,解释为“等待时机”。但此释义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其他词语(如“待机而动”)混淆,需谨慎使用。
4.使用建议
- 适用性:建议在古典文学研究或仿古表达中使用,现代日常交流较少见。
- 注意区分:避免与“待机”“守道”等词混淆,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西厢记》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起被诏避光不料朝贡程朱学派敕符大登丹鬉道疏得士迩刻佛郁耕牛为主遭鞭杖挂耷冠士后赵环寸花友活口狐裘蒙戎槛羊僭御九天材料击竹虮子来同懒困联捷联军笼东龙忌垄种羊孽尘偶词蔢莎箧衍倾夺轻脱忍辱负重塞怨商中山记生籍石脂水长船高属篇遂长太平无事探险头抵土籍玩服微画煨热围田无将无隅骛置鸮鸟生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