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五七言诗的意思、三五七言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五七言诗的解释

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 唐 李白 《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復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杨齐贤 题解:“古无此体,自 太白 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五七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定义与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三五七言诗是一种杂言诗体,指一首诗中交替使用三言(三字句)、五言(五字句)、七言(七字句)的句式。这种形式突破了传统诗歌固定字数的限制,由唐代诗人李白首创,其代表作《三五七言》被视为该诗体的起源。

二、典型结构与代表作

李白的《三五七言》是典型范例,全诗共六句:

诗中通过句式长短变化,配合深秋景象与相思之情的描写,形成节奏错落、情感递进的效果,兼具诗歌的韵律感和词体的音乐性。

三、文学史地位

  1. 创新性:打破了汉魏以来四言、五言、七言诗单一字数的传统,开创杂言新体。
  2. 承启作用:赵翼《陔余丛考》指出其与宋代“江南春”词牌的渊源,为词体发展提供形式参考。
  3. 传播影响:唐代诗人纷纷效仿,成为表达复杂情感的重要载体,如王维、白居易等均有类似创作。

四、与其他诗体的区别

扩展阅读:李白的《三五七言》在后世有多个版本流传,部分版本在“难为情”后还有四句延伸(如“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等),但这些增补内容实际出自另一首诗《秋风词》,需注意辨别。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五七言诗的意思

三五七言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指的是诗的每一行有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这种诗体结构简洁、平易近人,被广泛用于古代诗歌创作。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部首:三(三点水)、五(五点水)、七(撇、横折钩)

笔画:三(3画)、五(4画)、七(2画)

来源

三五七言诗的形式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但真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诗体结构简单明了,适合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备受古代诗人的喜爱。

繁体

三五七言诗的字体没有特定的繁体版本,因为它通常使用的都是简化字。使用繁体字时,依然保持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结构。

古时候汉字写法

三、五、七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

例句

三:红日三竿照大地。

五:春江花月夜。

七:人生如梦七十年。

组词

三人行、五光十色、七步成诗

近义词

三言、五言、七言

反义词

其他字数的诗歌形式,如四言诗、六言诗等。

别人正在浏览...

比里饼肥不苟不卸财货参光产褥热乘间投隙愁眉不展赐族带胯黨風弹铗道德判断贰公方车風姨桴鼓相应戈矛哏儿篝灯呵冻海里汉武托孤豪习化生盆兼日积害鸡宗渴想烂柯老林灵鸡六尺之托梦言惬快滊鑪其命维新清路穷国起元躟躟日佣润滋三元八会搔把石螺石罅榻床跳天撅地厅头同人通儒院图议顽艳卧室吴兴体遐籍乡司息脚心腹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