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小寒食的意思、小寒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小寒食的解释

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 唐 杜甫 有《小寒食舟中作》诗。 仇兆鳌 题解:“《杜臆》:小寒食,注谓寒食前一日,误,盖寒食次日也。《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广义注:禁火三日谓至后一百四日、五日、六日,乃知小寒食是六日,总在三日内,故云佳辰。次日清明,始有新火,故食犹寒;禁火则酒亦寒,故云强饮。诗意甚明。” 朱东润 《杜甫叙论》:“这一年的清明过了,寒食到来,寒食过了,还有小寒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小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气与节日相结合产生的一个特定日子,指寒食节的次日。

其详细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时间定义与来源:

    • 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或106天),一般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两日。因此,“小寒食”特指紧随寒食节之后的那一天。
    • 这个名称源于对寒食节的延续性称呼,类似于“大年初一”与“大年初二”的关系,将寒食节视为“正日”,次日则称为“小寒食”。
  2. 习俗活动:

    • 寒食节的核心习俗是禁火、吃冷食,以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小寒食作为寒食节的延续,通常也延续禁火吃冷食的习俗。
    • 此外,由于临近清明,小寒食也是人们开始户外活动、踏青游玩的时节。寒食禁火数日后,小寒食时人们可能开始为清明重新取火做准备,或更自由地参与春游活动。
  3. 文学与文化意义:

    • “小寒食”一词在古典文学中时有出现,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一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小寒食这一天的所见所感:“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这首诗生动地反映了小寒食期间天气尚带寒意(“食犹寒”)、人们开始水上活动(“春水船”)的情景,以及诗人自身的漂泊心境。杜甫的诗作极大地提升了“小寒食”这一日子的文化知名度。
    • 在文学作品中,“小寒食”常作为暮春时节的标志性时间点,承载着诗人对春光易逝、人生际遇的感慨。

“小寒食”是特指寒食节次日的一个传统日子。它延续了寒食节禁火冷食的部分习俗,同时也是人们开始踏青游春、迎接清明的重要过渡日。其名称体现了节日的时间序列,并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杜甫的诗作)中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印记,成为描绘暮春景象和抒发情感的一个特定时间符号。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小寒食”是一个与中国传统节气及习俗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小寒食”指寒食节的第二天,另一说为寒食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是冬至后的第105天,通常在清明节前1-2日,主要习俗是禁火、吃冷食(如寒食粥、青团等)。

二、争议与考据

关于具体日期存在两种观点:

  1. 次日说:唐代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中,仇兆鳌注解认为“小寒食”指寒食次日,并引用《岁时记》佐证。
  2. 前一日说:部分文献认为指寒食前一天,但此说法被《杜臆》等考据学者质疑为误传。

三、文化关联

寒食节与清明节紧密相关,禁火三日(寒食前一日至后一日)的习俗延续到清明,因此“小寒食”也被视为寒食与清明过渡期的标志。

四、注意区分

需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区分:小寒是冬季第5个节气(公历1月5日左右),而“小寒食”特指寒食节前后的日期。

如需进一步了解寒食节习俗或杜甫诗作背景,可参考《岁时记》《杜诗详注》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箸充栋盈车点觑雕虫小艺塠塠顿足搓手烦几凡家繁然匪巢峰值粉面含春赶趁公利狗走瓜代果品驾驱竭走穽房锦綉心肠寄生蝇救取军管开光寇脱老谋燎皰磨盾莫逆镍铬丝泥土槃礴鳑皮拼命三郎破多罗乔扮七角欺慢清都轻民青山一发秋风黑脸虬嬒榷率驱领桑井慑北声曲説调送君千里终须别苏堤宿营地铁牀腿肚子缊韨五尚无失县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