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c-spirited;be zealous for common weal] 热心公益,乐于助人
热心公益,见义勇为。《官场现形记》第三四回:“此次由 上海 捐集巨款,来 晋 賑济,急公好义,已堪嘉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急公好义之心萌,独立自存之志固。”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是 月斋老叔 热心教育,急公好义,借了一千二百圆。”
“急公好义”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强调个人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既有“为公众利益奔走”的急切,又有“崇尚道义”的价值观,常用于称赞品德高尚的人。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急公好义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急于忙于公事并热爱义务,自愿帮助别人。它体现了忠诚、正直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急公好义由“忄”、“公”、“好”、“義”四个字构成。其中,“忄”是心的意思,又称“心旁”,拆分为三画;“公”是具有公平、公正、公道之意,又称“八掌口”,拆分为四画;“好”表示喜欢、愿意,又称“女字旁”,拆分为六画;“義”表示义务、道义,又称“羊旁”,拆分为五画。
《急公好义》这个词最早出自《礼记·玉藻》:“子曰:‘宁我无殷商之事而善急诸侯之杂事,急也,君助我好义;私也,君助我好施。”后来成为成语广泛流传。
在繁体字中,“義”字的写法为“義”,整体结构相似,只是笔画稍有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急公好义的“義”字写作“義”或“義”,与现代行楷字体有所不同,字形稍有差异。
他是一个急公好义的人,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慷慨解囊:指慷慨捐助,乐于助人。
- 志同道合:指志向相同,追求相同的目标。
- 忍辱负重:指忍受******,承担重任。
- 忠诚正直
- 乐于助人
- 自私自利
- 无动于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