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尚书》中之《大禹谟》、《皋陶谟》、《益稷》。《明史·宋濂传》:“《尚书》二《典》、三《謨》,帝王大经大6*法毕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谟汉语 快速查询。
“三谟”是古代文献中的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三谟”指《尚书》中的三篇政治文献,即《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这三篇均以君臣对话形式记录治国策略,属于《尚书》中“谟”体(谋议类文体)的代表作。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出“三谟指向君主三次上书”的说法,但此解释未见于主流文献,可能与“谟”的引申含义混淆,建议以《尚书》原典及相关权威注解为准。
《三谟》是一个词语,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字典《说文解字》。它表示人们思考问题时运用的三种谋略。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录,《三谟》的部首是“言”,它由8个笔画构成。
《三谟》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这本中国古代著名的字书中,此书是由东汉末年的学者许慎编纂。《说文解字》是一部总结古代汉字的起源、形状和意义的字典,对于研究古代汉字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三谟》的繁体字为「三謀」。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三谟》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是「參謀」。
1. 一个出色的领导者需要善于运用三谟来解决问题。
2. 这个军队的参谋部一直在制定精妙的三谟以应对敌人的战术。
1. 谋略
2. 谋士
3. 谋求
4. 谋划
5. 谋生
1. 策略
2. 计谋
1. 愚笨
2. 糊涂
3. 迷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