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谟的意思、三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谟的解释

指《尚书》中之《大禹谟》、《皋陶谟》、《益稷》。《明史·宋濂传》:“《尚书》二《典》、三《謨》,帝王大经大6*法毕具。”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谟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三谟"是古代汉语文献中的专有名词,特指《尚书》中的三篇政治文告,分别为《大禹谟》《皋陶谟》和《益稷》。该词由数词"三"与核心词"谟"构成:"三"表篇章数量,"谟"通"谋",指治国方略与君臣谋议(《汉语大词典》第7卷,商务印书馆)。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

  1. 政治纲领性

    三谟集中体现了虞夏时期的德政思想,如《大禹谟》强调"德惟善政",系统阐述仁德治国的具体方略(《尚书译注》,中华书局)。《皋陶谟》提出"九德"标准,成为古代官员考核的理论基础。

  2. 文体范式价值

    作为"诰、誓、命、谟"四大尚书文体之一,谟体开创了君臣议政的书写范式。清代学者戴震在《尚书义考》中指出:"谟者,陈谋于君之辞",确立了后世奏议文的基本架构。

  3. 文化传承节点

    三谟保存了早期华夏文明的政治智慧,如《益稷》篇记载的"箫韶九成"乐舞,与考古发现的陶寺遗址礼器形成文献-实物互证(《夏商周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其中"满招损,谦受益"等格言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三谟”是古代文献中的专有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三谟”指《尚书》中的三篇政治文献,即《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这三篇均以君臣对话形式记录治国策略,属于《尚书》中“谟”体(谋议类文体)的代表作。

二、具体篇章

  1. 《大禹谟》
    记载大禹与舜帝讨论治水、德政等内容,强调“德惟善政”的治国理念。
  2. 《皋陶谟》
    记述皋陶(舜帝贤臣)与禹讨论君臣职责、选贤任能等政治原则。
  3. 《益稷》
    补充《皋陶谟》,涉及禹与舜关于治理水土、礼乐制度的对话。

三、延伸说明

四、注意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出“三谟指向君主三次上书”的说法,但此解释未见于主流文献,可能与“谟”的引申含义混淆,建议以《尚书》原典及相关权威注解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拗口令鼇鱼半坡遗址本法犇逸便面裨师餐布嵾嵾陈具鍉鍼春花秋实带胯怠肆倒竖道乡砥厉廉隅耳不旁听枫宸辅嗣怪叹蛊菑黑溜溜鹤庙纥梯纥榻厚秩坏植散羣混通甲缀节徽军邮遽戚老妪能解乐理了不乱患率从蛮落免税眇略南华老仙嫩汤捻转儿飘泊漂荡庆会轻怯区中学乳洞搔痒书气私志完帐微潮微忽卧理握灵蛇之珠香盘项浦销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