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砥厉廉隅的意思、砥厉廉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砥厉廉隅的解释

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孔颖达 疏:“言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孔丛子·连丛子下》:“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亦作“ 砥礪廉隅 ”。 宋 苏轼 《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绅之风。”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礪廉隅,崇尚名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砥厉廉隅"是源自《礼记·儒行》的成语,本义指磨制器物使其棱角分明,后引申为培养高尚品格、端正行为操守的修身准则。该词由两组双字词构成:"砥厉"指磨刀石(《说文解字》释"砥"为柔石,"厉"为粗石),象征修身过程中的自我磨砺;"廉隅"原指器物的棱角(《周礼·考工记》郑玄注"廉,棱也;隅,角也"),喻指人方正不苟的品格。

在儒家典籍中,《礼记·儒行》最早记载:"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解为"言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来源: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十强调"士大夫当以砥厉廉隅为立身之本",将之提升为士人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更深化其内涵,认为"廉隅不立,则士节尽丧",突显该成语在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汉语使用中,该成语多用于形容知识分子或公职人员培养廉洁自律的品格,如章炳麟《革命道德说》所述"砥砺廉隅,轻淫佚而重名节"。其语义特征包含三个维度:持续性(如"砥厉"所示的长期磨炼)、规范性(如"廉隅"确立的品行标准)及实践性(要求知行合一)。

网络扩展解释

“砥厉廉隅”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ǐ lì lián yú,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磨练来培养方正、正直的品格和节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背景

  1. 经典出处
    源自《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注:“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2. 历史引用
    宋代苏轼、梁启超等均曾引用此词,强调士人应具备的品格修养()。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与扩展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礼记》原文或相关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班军悲歌击筑倍战坌蠢比缀不搁才品抽回创痛词锷读者恩牛怨李方辕凡胎浊体丰剑分期改席革更鼓栗国门好辞坏頽黄耆幻观歼残剪夷诘断警语金函硍硃揽抱临迩满面羞愧妙算神机靡坚目眩神夺衲师蹑足附耳喷薄欲出偏恶朴慎琵琶襟乾结岐峻清辞丽曲秋霖攘羊人穷志短升帐所荷泰山压卵踏塘车铁定童子试团小组相辅相成橡皮小市效首屑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