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轻;忽略。 明 方孝孺 《张孟兼传》:“ 孟兼 之才,使能克己下人,虽不幸,未必死,而欲尊大其势,而眇略它人,谬矣。”
“眇略”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及用法:
形容词义:形容事物微小、短暂或不重要
由“眇”(微小、细微)和“略”(不重要、不显著)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影响力有限的事物或微不足道的贡献。
示例:形容某人的成就“眇略”即指其成就轻微,不足称道。
动词义:表示看轻、忽略
这一用法在古文中较为常见,强调主观上的轻视态度。
示例:明代方孝孺《张孟兼传》提到“眇略它人”,意为“轻视他人”。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张孟兼传》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眇略》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形容极小、微弱、微细。
《眇略》由两个部首组成:目(mù)和略(luè)。
眇字由12画组成,略字由8画组成。
《眇略》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原文是“绵矣王画之,如略而已。”
《眇略》的繁体字为「渺略」。
古代汉字没有统一的标准书写法,因此《眇略》在不同朝代的书写中可能有所差异。然而,基本上保持了现代的形状和结构。
他的细微动作显示出了他精明的眇略。
眇视、眇小、略迹、略知、渺眇等。
微小、微弱、微细。
宏大、广阔、庞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