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漂荡的意思、漂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漂荡的解释

(1).在水上浮动。 唐 李商隐 《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诗:“此中真得地,漂荡钓鱼船。” 明 刘基 《解语花》词:“罗幕掩数行清泪,一任他化作浮萍,漂荡随流水。”

(2).冲刷,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有 亮 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纍细石为之……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两扇忽闢,大水漂荡,盗皆溺死。” 明 唐顺之 《与白伯伦仪部书》之二:“矢石驰驱,风波漂荡,岂是人情所乐。” 清 刘大櫆 《张豹林墓志铭》:“先高祖厝在浅土,猝为山水所漂荡。”

(3).冲没,淹没。《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八月乙巳,蠲遇水资财漂荡者,今年调税。”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 河 失故道,遗患及於东方; 徐 居下流,受害甲於他郡,田庐漂荡,父子流离。”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水流沙际,不免有漂荡之患。”

(4).漂泊;流浪。 唐 杜甫 《偶题》诗:“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宋 王安石 《寄友人》诗之三:“一别三年至一方,此身漂荡只殊乡。”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丈夫漂荡今如此,却话 巴 山夜雨时。” 清 孙枝蔚 《赠汪舟次》诗:“维余漂荡人,髮素血将枯。”

(5).犹荡漾。形容景物美好。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漂荡, 谢 家轻絮 沉 郎钱。”

(6).飘飞;飘扬。 唐 李商隐 《流莺》诗:“流鶯漂荡復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清 洪昇 《长生殿·私祭》:“你看鶯乱飞,草正芳,恰好应清明雨漂荡。” 巴金 《发的故事》:“他的叹声不能够冲破屋顶,又折了回来,怨愤地在房里四处漂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漂荡"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动词,其释义可依据权威词典作如下解析:

一、物理层面的动态描述 指物体受外力作用在水面或空中漂浮移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为"随水波动或风力作用而移动",例如:"秋叶在溪流中漂荡"、"风筝顺着气流漂荡"。该词常与"浮萍""芦苇"等意象搭配,构成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境。

二、社会人文的隐喻延伸 《汉语大词典》引申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生存状态,多用于描述人物流离失所或精神无所依托。如杜甫诗句"漂荡云天阔,沉埋日月奔",既描绘身世飘零,又暗含精神彷徨的双重意境。现代语境中也可指代职场人士的频繁迁徙状态。

语言学角度分析,"漂"强调位移的被动性,"荡"突出运动的持续性,二字组合形成兼具空间移动与时间绵延的复合意象。在古汉语语料库中,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舟船漂荡",至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出比喻义。

网络扩展解释

“漂荡”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随波浮动
    指物体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例如:“漂荡钓鱼船”(李商隐《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诗)。此义项常见于描写自然景象,如“小船在水中漂荡”。

  2. 漂泊、流浪
    形容人生动荡无依,如白居易诗句“自吾谪江郎,漂荡三千里”。杜甫也以“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表达漂泊之苦。

  3. 冲刷、冲没
    指水流冲击导致淹没或破坏,如《水经注》提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苏轼描述水灾时用“田庐漂荡”。

  4. 飘扬、荡漾
    描述轻盈物体在空中或水面飘动,如“清明雨漂荡”,或景物“漂荡随流水”的柔美动态(刘基《解语花》)。

二、文学与历史用例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使用注意

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水经注》《南史》及唐诗宋词相关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哀叩边笳不当得利怖栗搀搭长麾朝献垂纶储敛褚先生打夹帐帝轩独创性乏乏风沫辅料干闼婆高头耕烟工笃恭愿搆嫌贵庾合办黄繶华阴市借春对警守九棘三槐谲说款陈狼飡虎食狼前虎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凌弱暴寡临虹款步鳞列理准笼里抓鸡鸾翔偻罗没皮没脸氓俗敏才镆干鹏天前路七辰气团宂员三足乌事功所自天人感应媮合苟从徒何雾豹县君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