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蛮落的意思、蛮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蛮落的解释

(1).指南方少数民族部落。《新唐书·李夷简传》:“ 夷简 逐 顒 ,占檄諭祸福,蛮落復平。”

(2).犹荒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二·鬼方》:“盖当时 楚 地,亦极为蛮落, 春秋 始会盟中国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蛮落”是一个汉语古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指南方少数民族部落
    该词常用于古代文献中,特指中国南方未完全融入中原文化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例如《新唐书·李夷简传》记载:“夷简逐顒,占檄諭祸福,蛮落復平”,描述了唐代官员平定南方部落的过程。

  2. 形容荒凉偏远之地
    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到:“盖当时楚地,亦极为蛮落”,此处“蛮落”指代尚未开发的荒僻区域,带有地理与文化双重边缘化的含义。

二、词源与结构

三、使用建议

若需引用该词,建议结合具体历史背景,避免现代语境下的歧义。例如描述唐代边疆治理时,可强调其“南方部落”的原始含义;用于文学创作则侧重“荒落”的意境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蛮落》

《蛮落》是一个词语,意为野蛮、粗野、未被文明社会约束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蛮落》由"虍"和"艹"两个部首组成,虍部表示老虎,艹部表示草字头。

整个词语共计12个笔画。

来源

《蛮落》一词来源于古代汉族对外族部落的称呼。汉族对外族的文化、礼仪和生活习惯感到陌生和不解,因此称之为“蛮落”,意指这些部落较为原始和野蛮。

繁体

繁体字形:蠻落。

古时候汉字写法

《蛮落》在古代的写法相对简单,多为实用字形,没有太多艺术装饰。但具体的写法会因不同时代和书法风格而有所变化。

例句

1. 他的行为举止粗野蛮落,完全没有教养。

2. 那个地方远离文明世界,依然保持着蛮落的状态。

组词

蛮夷、落后、野蛮、无礼、蛮荒

近义词

野蛮、粗暴、未开化、未文明、未开化

反义词

文明、礼貌、有教养、文雅、开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