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尺桐的意思、三尺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尺桐的解释

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 宋 苏轼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尺桐”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汉语词汇,特指古琴。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字面与核心含义

    “三尺”指古琴的标准长度(古代一尺约合现代23-33厘米,三尺约合69-99厘米,这与传世古琴的长度相符)。“桐”指制作琴面的木材,通常选用纹理顺直、质地松透、利于发声的梧桐木(特指青桐,而非泡桐)。因此,“三尺桐”直译为“三尺长的桐木”,实指以桐木为面板、长度约三尺的古琴本体。古琴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2. 材质选择的文化内涵

    古人认为桐木(青桐)具有“阳”性特质,其材质特性(轻、松、脆、滑)特别适合制作琴面,能与琴底的梓木(或杉木、楠木等)形成良好共振,产生清越悠远的音色。这种选材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声学特性的深刻理解和“阴阳相合”的哲学思想。《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即有“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的记载,说明以桐制琴的传统源远流长。

  3. 象征意义与文化符号

    “三尺桐”不仅是乐器的代称,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象征:

    • 文人雅趣与精神寄托:古琴是古代文人修身养性、寄托情怀的重要伴侣。“三尺桐”常出现在诗词歌赋中,象征高洁、清雅、孤傲的文人品格和隐逸情怀。如宋代苏轼《次韵和王巩六首》之五有“知音必无人,坏壁挂三尺”之句。
    • 知音难觅的隐喻: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尺桐”便成为承载知音之情的载体。
    • 礼乐文明的象征:古琴在古代礼乐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尺桐”也间接代表着儒家倡导的礼乐文化传统。
  4. 历史背景与演变

    古琴形制在汉代前后逐渐定型,其长度大约在120-125厘米(约合汉尺三尺三寸至三尺五寸),后世虽有变化,但“三尺”作为概数成为古琴的典型代称。随着古琴艺术的发展,“三尺桐”作为古琴的雅称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尤其在唐宋及以后的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三尺桐”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指代古琴,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来源与例证

3.文化意义

4.现代应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琴形制或苏轼诗作背景,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学解析类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Q唱礼抽割搥牛词章翠笼鏙然村人大杜鹃荡汩旦昼德薄地方志冬葱动物淀粉輀輶芳旨烦痾燔煨浮躁该房革带隔宿观眉说眼海埏韩陵片石呵冻贺兔头红靺鞨回説减膳彻悬绝伦逸群浚潭口伐礼部慢率凝待漂疾缥囊琵琶胡语骞汙穷窘邛笮渠冲苒袅如椽之笔三班奉职散段三阁姗诮瘦棱棱衰薾衰颓庶寮太音台资外胎炜晔小虢瑕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