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的意思、地方志的详细解释
地方志的解释
[local chronicles;annals of local history] 地方上的大事年鉴
详细解释
即方志。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如县志、府志等。
词语分解
- 地的解释 地 ì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方志的解释 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制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
网络扩展解释
地方志是系统、全面记录某一地区自然、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文献,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定义与性质
地方志以“方”指代地域,“志”意为记述,合称即“地域性记录”。其内容涵盖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社会变迁等,被称为“一方百科全书”或“地方全史”,兼具资料性与著述性。
2. 核心内容
- 自然方面: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如《太原史志》提到山川河流、资源物产);
- 社会方面:涉及建置沿革、人口民族、宗教信仰、经济产业等(如《人民日报》称其“记载社会大观”);
- 功能定位:资政(辅助治理)、存史(保存史料)、育人(教育功能)。
3. 历史演变与别称
古称“地记”“图经”“方志”等,最早可追溯至《周礼》中“方志”一词。宋代后逐渐形成固定编纂体例,现代新方志扩展至年鉴等类型。
4. 分类形式
- 区域志:按行政范围划分,如省志、县志、村志;
- 专志:聚焦特定领域,如行业志、专题志。
示例参考
《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综合记录某一地区自然和社会情况的文献”,而《运城新闻网》则强调其“一应俱全的综录”特性。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中国方志网》等专业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地方志》这个词是指记录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著作。它包含两个部分:地方和志。接下来我们来对这个词进行拆分和解析。
- 地方的部首是土(⼟),笔画数是3。
- 志的部首是心(⼼),笔画数是4。
可以看出,拆分部首和笔画数分别为⼟(3笔)和⼼(4笔)。
《地方志》一词来源于汉朝初年,最早见于《史记·西汉书·五行志》记载。当时,地方志以繁体字写为「地方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地方志」可以写作「地方志」或「地方誌」。著作名中的「志」字有时也被改写为「誌」字。
下面是一个例句:
《地方志》收录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和地理特点等信息。
相关的组词有:地方、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等。
与之近义的词语有:地方年鉴、地方史、地方概况等。
与之反义的词语有:全球视角、国际观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随时问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叶饱受把头北阙不应猜打唱道廛郭搀摵襜幄车舱螭舫赤盖怵劝代奏荡寇志丹丘大嚣得巧递奏浢津阨难泛菊凤铎奋死分文未取购问冠带洪祚化升晦节讲颂金人就和攫为己有濬流口沸目赤廓荦连璧贲临立本离经断句灵龛乱将马汧纳隍皮弁服谴咎岂独情报局青鬟羣庙趋使愢愢十伯识悟爽捷跆藉停妻再娶五凫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