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阁的意思、三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阁的解释

(1). 魏 晋 时的国家藏书楼,有内外三阁,属秘书监。《北史·牛弘传》:“ 魏文 代 汉 ,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 郑默 删定旧文。”《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李善 注:“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

(2).指 南朝 陈后主 所建 临春 、 结绮 、 望仙 三阁。《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至德 二年,乃於 光昭殿 前起 临春 、 结綺 、 望仙 三阁,高数十丈。” 唐 刘禹锡 《三阁词》之一:“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 宋 苏轼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之二:“綺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 明 高启 《陈宫》诗:“春风三阁绣参差,狎客争陈璧月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阁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多重历史含义的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三种释义:

一、魏晋时期的三座楼阁

指三国时期东吴后主孙皓建造的“昭明宫三阁”,即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三阁为宫廷建筑群,象征权贵阶层的奢靡生活,后多用于代指繁华消逝的典故(来源:《汉语大词典》)。南朝陈后主亦曾仿此制扩建宫廷,增建至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成为南朝宫廷文化的典型符号(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

二、古代藏书机构

汉代宫廷曾设“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合称三阁,用于收藏典籍、档案及功臣画像。据《中国古代制度史》考证,此类机构兼具文化保存与政治表彰功能,是研究汉代文治的重要参考(来源:《辞海》第七版)。

三、传统建筑装饰部件

在古建筑术语中,三阁指代大型殿宇顶部并列的三重檐结构,多见于明清皇家建筑。例如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三阁式”屋顶,体现了等级制度与工艺美学的结合(来源:《中国古代建筑史》)。

以上释义均以权威辞书及历史研究为依据,综合呈现“三阁”一词的语义演变与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三阁”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魏晋时期的藏书机构

  1. 性质与归属
    指魏晋时期的国家藏书楼,分内外三阁,隶属秘书监管理。据《北史·牛弘传》记载,魏文帝时期将经典文献收藏于秘书监的内外三阁,并由秘书郎郑默负责整理修订。

  2. 职能与地位
    秘书郎掌管三阁经书,是当时文化典籍的核心管理机构。陆机在《谢平原内史表》中提到“身登三阁”,侧面反映三阁在官员仕途中的重要性。


二、南朝陈后主所建楼阁

  1. 建筑背景
    指南朝陈后主于至德二年(584年)修建的临春、结绮、望仙三座奢华楼阁,高数十丈,装饰极尽精巧。

  2. 历史与文化意义
    三阁以陈后主与妃嫔的享乐生活闻名,成为南朝奢靡亡国的象征。唐代刘禹锡《三阁词》、宋代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等诗词均提及此典故。


其他解释(需谨慎参考)

有少数资料提到“三阁”指古代官员议政的东阁、西阁、中阁,但此说法未见于主流历史文献,可能为引申义或误传。

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三阁”指向——若涉及典籍管理,则为魏晋藏书机构;若关联南朝历史或文学,则多指陈后主所建楼阁。

别人正在浏览...

谙事包扎本着编录鹁鸪英昌族惩纠持呪牀帐储款道谒大胥得毋动议东遮西掩杜浣花独门儿夺其谈经黼扆概貌感愁梗断工商银行翰院寖成旌戟警厉缙绅吉士戢心可靠控摄口齿伶俐匡政兰生梁尘飞裂拆眠舆腻友呕鵶排局遣嫁切末器干卭杖山臊失眠树枢太和殿檀林摊商天假良缘贴贴王母娘娘午盹雾锁云埋虾虎衔哺弦筦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