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部的意思、礼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部的解释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

详细解释

官署名。本为 西汉 时尚书的客曹。 三国 魏 时有祠部, 北魏 有仪曹, 北周 始称礼部。 隋 唐 以后为六部之一,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职掌,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长官为礼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 清 末废部,改设典礼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制体系中的重要行政机构,其核心职能为“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礼部始设于北周时期,隋唐后确立为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主司五礼之仪制、学校贡举之法及外交事务。其具体职掌包含三方面:

  1. 礼仪典制:制定国家祭祀(如天地、宗庙)、朝会、宴飨等礼仪规范,《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唐代礼部下设四司,其中祠部专管天文历法与祭祀事宜;
  2. 教育与科举:自隋唐科举制形成后,礼部负责组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明代《礼部志稿》详载其审定考题、录取进士等流程;
  3. 邦交事务:接待藩属国使节并管理朝贡贸易,《清史稿·职官志》提及礼部主客司“掌宾礼,凡四夷朝贡之仪”。

在文化层面,礼部既是儒家“礼治”思想的制度实践载体,也是古代中国“华夷秩序”对外交往体系的核心执行机构,其职能演变贯穿了从汉唐至明清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

网络扩展解释

礼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机构之一,其职能和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历史沿革

  1. 起源:西汉时期设尚书客曹,三国魏改称祠部,北魏设仪曹,至北周始正式定名“礼部”。
  2. 六部确立:隋唐时期成为六部之一,隶属尚书省;元代改属中书省,明清时期为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
  3. 废止:清末废除礼部,改设典礼院。

二、核心职能

礼部掌管国家与“礼”相关的五大领域:

  1. 礼仪制度:制定并监督吉礼(祭祀)、嘉礼(庆典)、军礼(军事仪式)、宾礼(外交接待)、凶礼(丧葬)等五礼。
  2. 教育与科举:主管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人才选拔。
  3. 祭祀与宗教:负责皇家祭祀、宗庙管理及宗教事务。
  4. 外交事务:接待藩属国及外国使节,处理朝贡事宜。
  5. 文化意识形态:通过礼法维护皇权神圣性与社会秩序,推行儒家治国理念。

三、组织结构(以明清为例)

礼部下设四司分管具体事务:

四、地位与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职能差异或典例,可参考来源网页(如汉典、查字典等)的详细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暗檄百索比例避世绝俗裁规车殆马烦龀年传役畜妾打架倒贜倒置雕辒恶人自有恶人磨纺缉风云会割慈耕蓑鲑鱼鼓浪寒乡耗费赫歇耳何意后步活辣子尖牙嘉味接界桀跖惊奇紧絭九环带基网君明劳民费财酪肉灵书漫胡霿乱偏差强烈巧笑琼羽榷易沈黝世类霜散赎铜酸苦鞺鞑套叠庭兽痛法铜砖腿腕子王臣望眼将穿吸风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