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衢樽 ”。亦作“ 衢罇 ”。谓设酒通衢,行人自饮。《淮南子·缪称训》:“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致尊邪:过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所宜;是故得一人,所以得百人也。” 高诱 注:“道,六通谓之衢。尊,酒器也。” 庄逵吉 注:“‘六通’应作‘四通’,字之误也。”后遂以“衢尊”为喻仁政的典实。《晋书·刑法志》:“念室后刑,衢樽先惠,将以屏除灾害,引导休和,拟阳秋之成化,若 尧 舜 之为心也。”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我皇诞圣,应此家庆。道主衢罇,神凝悬镜。” 前蜀 贯休 《上孙使君》诗:“具瞻从密勿,旦夕调鼎鼐,为君整衢尊,为君戢蕃塞。” 康有为 《六哀诗》之一:“奇功动日月,衢尊共斟酌。”
“衢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存在两种主要解释,以下分点说明:
基本释义
指权势显赫、地位崇高的人物,通常用于形容社会或特定领域中的权威人士。
使用场景
多用于政治、商业领域或文学作品中,描述举足轻重的人物。例如:
“这位总裁是公司的衢尊,决策能力备受认可”。
原始出处
源自《淮南子·缪称训》,描述圣人治世之道如“中衢置尊”,即在路口设酒樽,行人可自由取饮,象征仁政惠民、各取所需。
文学引用
如唐代贯休《上孙使君》诗中的“为君整衢尊”,以及康有为诗句“衢尊共斟酌”,均借典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衢尊》是指位于道场或佛寺中的一种装饰物件,通常是用来装饰佛像的酒杯。这种酒杯通常以瓷器或者金银等贵重材料制作,形状典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衢尊》的部首是“衤”和“豆”,共有13个笔画。
《衢尊》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献中,后来逐渐在佛寺中被广泛使用。它的字面意思是“道场中的杯子”,原本用来供奉佛教神像时所使用的酒杯。
《衢尊》的繁体字为「衢尊」。
在古代,「衢尊」的字写作「衢尊」。
1. 他将一杯清茶斟满,小心翼翼地端在《衢尊》中。
2. 佛像前的《衢尊》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组词:衢尊佛像、衢尊文物、衢尊摆件、衢尊酒杯
近义词:佛珠、香炉、供器、供养杯
反义词:罪杯、污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