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镂心刻骨的意思、镂心刻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镂心刻骨的解释

(1).比喻苦心思索。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劳劳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羈勒之势。”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三:“不通的文章总爱镂心刻骨的雕琢。”

(2).比喻感受深刻。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镂心刻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情感、记忆或印象极为深刻,如同用刀雕刻在心脏和骨骼上般难以磨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该词形容“感受或记忆深入内心,无法忘怀”。从构词结构看,“镂”指雕刻金属器物,“刻”为用刀雕琢,“心”“骨”则分别象征情感载体与生命根基,两者结合形成强烈的意象表达。

从词源演变分析,《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文学作品,如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妾虽女流,亦知忠义,未尝刻忘君父之仇,镂心刻骨”,用以强调仇恨之深。现代用法中,既可形容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恩情、思念),也可指代难以磨灭的负面记忆。

在语法功能上,该成语多作定语或状语,例如:“那段镂心刻骨的经历”“镂心刻骨地铭记教诲”。与其近义词“刻骨铭心”相比,“镂心刻骨”更侧重主观上的刻意铭记,《成语源流考》认为前者强调自然形成的深刻印记,后者则隐含主动加深记忆的意味。

网络扩展解释

“镂心刻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lòu xīn kè gǔ,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或指感受、记忆极为深刻,如同雕刻在心灵和骨头上一般。


二、出处与演变

  1. 典故来源
    最早见于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第九十六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骨,没世难忘。”。
    部分资料(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也提到该词用于形容对国家的忠诚深入骨髓,但主流文献多以《封神演义》为典源。

  2. 结构解析

    • “镂心”:雕刻心灵,比喻铭记于心;
    • “刻骨”:深深刻在骨头上,形容难以磨灭。

三、详细解释

  1. 情感层面
    多用于表达对恩情、经历的深切感念或记忆,如孙犁在《秀露集》中提到:“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

  2. 创作层面
    清代赵翼《瓯北诗话》中,用“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形容李白诗歌的自然洒脱,反衬刻意雕琢的文风。


四、用法与例句


五、总结

“镂心刻骨”既可用于形容情感上的深刻记忆,也可指创作中的苦心思索,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其权威出处为《封神演义》,其他文献用例多为引申或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邦浦保险公司别转成服赤脚婢充粹丑表功从狙挡口到处碰壁殿陛钿轴繁林反转片风口浪尖凤跃高举高门大屋高橇观者如织贯周訇轰画地为牢回船奬借浇头挟生介祉戟级饥约喀斯特騋牝栏船令爱理索吏隐笼利轮台诏率变妙策名邦粘液性水肿盼识漂覆七军裙撑人潮任其自流赏对山罍梳空胎动谈议风生陶炼妄折温瓜倭国下番小海瓯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