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纵七禽的意思、七纵七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纵七禽的解释

亦作“ 七纵七擒 ”。相传 三国 时 诸葛亮 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 孟获 ,又七次释放,终于使 孟获 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 亮 至南中,所在战捷。闻 孟获 者,为 夷 、 汉 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於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 获 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秖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 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 亮 犹遣 获 。 获 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后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唐 沉亚之 《省试策三道·第二问》:“众君子备详前志,多综流略,必有善师善战之术,七纵七擒之方。”《水浒传》第一一八回:“六韜三略曾闻,七纵七擒曾习。”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待彼三战三北餘,试我七纵七擒计。”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授桴作气,有七纵之能;孤剑无前,当万人之敌。”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四:“藏拙无三窟,谈禪剧七禽。” 史容 注:“谈禪问答之间,譬若 孔明 之於 孟获 七纵七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纵七禽"是汉语成语"七擒七纵"的早期或异写形式,其核心含义一致,均源自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的著名历史典故。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及史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面释义

二、典故出处

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译文:诸葛亮南征所向披靡……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释放,最终孟获心悦诚服,誓言不再反叛。)

三、深层含义

  1. 战略智慧

    体现"攻心为上"的军事思想,通过反复制服使对方彻底臣服,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2. 胸襟度量

    彰显宽容大度的气魄,以德服人而非单纯武力镇压。

  3. 掌控能力

    隐含对局势的绝对掌控力——既能随时擒获对手,又有自信释放后仍能制胜。

四、现代用法

五、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七擒七纵"词条,释义为:"三国时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释放。后比喻善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修订版

  2.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为典故原始出处。

    来源:中华书局,1959年陈寿撰、裴松之注版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明确"禽"通"擒",并引该典例证通假用法。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六、语言演变说明

"七纵七禽"中的"禽"为古汉语通假字,现代规范写法为"七擒七纵"。二者语义完全相同,前者多见于古籍,后者为现代通用形式。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三国志》及古汉语研究成果,典故与训诂均有可靠史籍支撑。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对成语“七纵七禽”的详细解释:

释义

“七纵七禽”指七次擒获又七次释放,比喻善于运用计谋和策略,通过宽宏大度使对手心服口服。其核心含义在于以智取胜而非武力镇压,强调心理层面的征服。


出处与典故

  1. 历史背景:源自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西南少数民族时,对当地首领孟获“七擒七纵”的故事。最终孟获诚心归顺,蜀汉南方得以稳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2. 成语演变:亦作“七纵七擒”,两者含义相同,均以数字“七”强调反复施计的过程。

用法与例句


近义词与反义词


“七纵七禽”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体现,更蕴含了以德服人、重视长远关系的文化思想。其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策略与胸怀兼备的代名词。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失色八荒白璧三献八寅碧涧羹波的叠加原理采暖搽画成金蹉动单吊琱锼饵糕厄灾反正公爷狗耳草冠上履下孤对电子骨朵子衮裳汉碑汗衫化碧郊囿机房仔敬惶经魁近事女计图竷竷纶组节约面称迷狂腻旗排间沛廷青泥坂轻世肆志钦慕仁鄙人类任前肉山桑条韦三句不离本行上爵疝瘕山嵎剩道蛇盘镜适孽鼠啮虫穿隋堤陶开享祀湘吴憸邪绡帐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