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申纳的意思、申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申纳的解释

重行纳用。《后汉书·朱穆传》:“愿将军少察愚言,申纳诸儒。” 李贤 注:“申,重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申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重行纳用”,即重新采纳或再次任用。其中“申”表重复(如《后汉书》李贤注“申,重也”),“纳”指接纳、采用。

  2.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后汉书·朱穆传》:“愿将军少察愚言,申纳诸儒。”此句意为希望对方审慎考虑建议,重新任用儒生。

  3. 结构分析

    • 申:独体字,此处引申为“再次、重复”。
    • 纳:左右结构,本义为接受、采纳,如“纳谏”。
  4.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中。部分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仍收录其释义,但无扩展用法。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职任用制度或《后汉书》相关背景,可参考、3、8的原始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申纳

《申纳》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分别是「申」和「纳」。

拆分部首和笔画:

「申」的部首是「田」,共有5笔; 「纳」的部首是「纟」,共有6笔。

来源:

「申纳」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中,意思是接纳或容纳。后来,这个词语被广泛运用于儒家文化中,形容一个人愿意倾听和接纳他人的意见或建议。

繁体:

「申纳」在繁体中的写法和简体没有变化,依然是「申纳」。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申纳」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由于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有一些变化,早期的汉字书写方式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申纳」在古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1. 他以开放的心态申纳了别人的意见。

2. 只有申纳不同的观点,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

近义词:

1. 接纳:接收、容纳。

2. 采纳:接受、承认。

反义词:

拒绝、排斥、斥逐。

组词:

1. 申报:申请、申述。

2. 纳入:收入、融入。

3. 申请:请求、请示。

4. 主动申纳:主动接纳。

至于分隔标题和内容使用html标签的具体语法,请在阅读该回答时查看浏览器上的源代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