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诎信的意思、诎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诎信的解释

同“ 屈伸 ”。1.弯曲和伸直。《荀子·乐论》:“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见,耳不自闻也,然而治俯仰、詘信、进退、迟速莫不廉制。”《汉书·王褒传》:“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嘘呼吸如 侨松 。” 颜师古 注:“信读曰伸。”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偃卬屈信者,熊经鸟伸,若五禽之戏也。”泛指行动。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天道无心,詘信皆仁。”

(2).指进退、出处随时、势而变化。《管子·戒》:“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詘信,然后能以国寧勿已者, 朋 其可乎?”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下:“身所以行道也,道之詘信,係吾身也,岂有身詘而道信者乎?” 明 黄淳耀 《唐宗鲁先生寿序》:“乃慨然屏去儒业,居物於家,视其时之詘信,而操其奇赢。不十年,竟復其产且加廓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诎信(qū xìn)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源自"诎"与"信"的组合。该词的本义指物体或肢体的屈曲与伸展,在哲学层面引申为处世态度的变通原则。

一、本义解析 "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诘诎也,一曰屈襞",指物体卷曲折叠的状态(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信"通"伸",《广雅·释诂》记载"信,展也",表示伸展动作(来源:《辞源》修订本)。二字组合完整呈现了事物运动的基本形态,如《荀子·乐论》所述"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描述舞蹈动作的韵律。

二、引申义项 在哲学领域发展出"以退为进"的处世智慧,《礼记·儒行》提出"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的价值观(来源:《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进一步阐释:"诎信随时,犹龙蛇之蛰以存身",强调审时度势的重要性(来源:《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现代应用 该词保留在成语"诎信效命"中,指为道义奉献生命的气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即体现此精神(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现代汉语多用于文言色彩浓厚的语境,表达进退有度的处世哲学。

网络扩展解释

“诎信”(qū xìn)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1. 同“屈伸”
    指物体或人体的弯曲与伸直,体现物理层面的动作。例如《荀子·乐论》提到“治俯仰、詘信、进退、迟速”,描述舞蹈动作的收放节奏;《汉书·王褒传》也以“詘信若彭祖”比喻类似气功导引的肢体伸展。

  2. 时势进退的灵活调整
    引申为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行为策略,强调处世智慧。如《管子·戒》中“与百姓诎信,然后能以国宁”,主张统治者需顺应民情和时势作出进退决策。

  3. 气功导引术的代称
    古代文献中常以“诎信”指代类似“五禽戏”的养生术,如《汉书》注疏提及“熊经鸟伸”的肢体导引方法。

该词核心含义是“动态调整”,既可用于具体动作描述,也可比喻为策略性应对变化。因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研究先秦至汉代文献时。如需更深入考证,可参考《荀子》《管子》及《汉书》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把舵迸激才疏意广长生花陈凤承天之祐铳炮道堂法定准备率防封反国泛祭奉币奉尝官年鬼鬽害人黑沉沉河上歌轰动灰土昏缪稷馈娟嬛铿然诳耀累苏积磈冷觉练主令月留逆流润利欲熏心露洁蛮服瞒天昧地马乳马衔禖祝面扬眇绵牛腹女阴潘虹漂浪气禁穷迹畦畽綦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赡丽生硬沈凝深惟肆横泝然鍮石鰕鲊蟹脚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