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祀求子之神的祝辞。《汉书·戾太子刘据传》:“使 东方朔 、 枚皋 作禖祝。” 颜师古 注:“禖,求子之神也;祝,禖之祝辞。”
“禖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与祭祀活动相关,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析:
“禖”的含义
“禖”指古代祭祀禖神(或称“高禖”)的仪式。禖神是掌管婚姻与生育的神灵,其祭祀活动称为“禖祠”或“高禖之祀”。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帝王会在仲春时节举行高禖祭祀,以祈求子嗣繁衍、国祚绵长。
“祝”的含义
“祝”在祭祀中特指主持祭礼的官员或巫师,负责诵读祷文、传达神意。如《说文解字》释“祝”为“祭主赞词者”,即主持祭祀并诵读祝辞之人。
合义
“禖祝”即主持禖祭的祝官,其职责包括为帝王或民众主持求子仪式、诵读祝祷文等。这一角色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祈求生育和宗族延续的场合。例如,《汉书·枚乘传》提到“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禖祝之礼兴”,可见禖祝与皇室子嗣相关。
历史背景
高禖祭祀可能源自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后逐渐制度化。禖祝的仪式中常以弓箭、燕子等象征物祈愿生育,部分习俗至今仍残存于民间文化中。
禖祝(mǐ zhù)是一个表示祝福的词语。它的拆分部首为示旭,总共有12画。禖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禖祝。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禖的古时候写法为扌(手部字旁)加上示旭(示旁和日所组成),总共有8画。祝的古时候写法为示旭(示旁和日所组成),总共有4画。
以下是一些关于禖祝的例句:
组词:祝福、祝愿、庆祝、福运
近义词:祝贺、恭喜、祝福
反义词:诅咒、咒骂、诋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