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利欲熏心的意思、利欲熏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利欲熏心的解释

贪欲迷住心窍。 宋 黄庭坚 《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镜花缘》第一百回:“钱为世人养命之源,乃人人所爱之物;故凡进此阵内,为其蛊惑,若稍操持不定,利欲熏心,无不心荡神迷,因而失据。”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 牛教授 ﹞绝对不象个利欲熏心的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利欲熏心(lì yù xūn xīn)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贪图名利的欲望蒙蔽了心智,使人丧失理智与道德判断。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用法及权威参考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解释

    指被金钱和名利的欲望迷惑,导致头脑昏聩、行为偏离正道。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17页。

  2. 逐字拆解

    • 利:利益、钱财;
    • 欲:欲望、贪念;
    • 熏心:像烟雾般侵蚀内心,喻指蒙蔽心智。

      来源: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第2卷,第1026页。


二、出处与典故

此成语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后经明清文学作品广泛使用:


三、用法与例句

  1. 典型语境

    多用于批判因贪婪而丧失原则的行为,如:

    “他利欲熏心,不惜造假敛财,最终身陷囹圄。”

    来源: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第452页。

  2. 近义词辨析

    • 唯利是图:只贪图利益,不含“心智蒙蔽”之意;
    • 利令智昏:强调因贪利导致理智丧失(语出《史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第305页。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刘洁修著):

    考证该词由“利欲”与“熏心”结合而成,明清时期定型为成语。

    来源:语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876页。

    开放查阅链接(注:此为出版社官方书目页)

  2. 《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

    强调其道德批判色彩,警示世人克制贪欲。

    来源:中华书局,2016年修订版,第1124页。


五、延伸知识

心理学视角:现代行为学研究指出,过度逐利会激活大脑奖赏机制,抑制理性决策区域,与“熏心”的古典隐喻高度契合。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报》2023年刊《物质欲望对认知控制的神经机制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利欲熏心”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ì yù xūn xīn,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贪图名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形容人被利益和欲望长期蒙蔽心智,失去理性判断。其中“利”指名利,“欲”指欲望,“熏”意为侵袭或迷惑。

  2.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出自宋代黄庭坚的《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国好骏马,尽为王良。”,后多用于文学作品,如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中也有引用。

  3. 用法与语法
    属于主谓式结构,通常作谓语、定语或分句,含贬义。例如:“若稍操持不定,利欲熏心,无不心荡神迷。”(《镜花缘》)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野心勃勃;
    • 反义词:克己奉公、大公无私。
  5. 例句与语境
    现代用法中,多用于批评被利益驱使的行为,如:“对那些利欲熏心的贪污分子,必须依法严惩。”。


这一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性中因过度追求私利而丧失原则的现象,具有鲜明的警示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柏子香宝阶北辕适粤变势禀化垂水吹烟翠茸彫破帝记动量定理豆秸法制丰养佛宫傅吕光束孤稳函道患祸昏君火经江胥金刚杵浄面惊座金鸡勒禁曲进种善群可许阃职掠袭里海落拓露水夫妻履新駡坐母题凄忾秦分清绩趣兴任前宂谬三不欺沙洳事后诸葛亮世喧私酤四海波静素昧生平娑罗双树同僚魏台窝顿显行崤陂笑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