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誑燿 ”。欺骗迷惑。《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常欲誑耀 淮南王 ,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南王 以为信验。”《汉书·元后传》:“ 莽 日誑燿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羣臣奏请尊 莽 为 安汉公 。”《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 莽 虽专权,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长素 徒以詔旨美谈,视为实事,以此誑燿天下,独不读 刘知几 《载文》之篇乎?”
“诳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诳耀”意为欺骗迷惑,常通过夸大或虚假手段使人信服。该词在古籍中多写作“诳燿”,属于同义复合词。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记载:“博常欲誑耀淮南王”,指用虚假的灾异预言进行欺骗;《资治通鉴》中王莽“誑燿太后”的记载,则体现通过谄媚手段迷惑当权者。
类似词汇包括:诳骗、蛊惑、炫惑。需注意语境差异,如“诳耀”更强调通过炫耀性言行实施欺骗。
该词多用于描述政治权谋或人际欺诈场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中。
诳耀(kuāng yào)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诳”和“耀”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诳:由“讠”部和“兄”字旁组成,总共8个笔画。
耀:由“耒”部和“光”字旁组成,总共9个笔画。
来源:
“诳耀”一词可以追溯到古汉语中的诗词或文献。它的意思是夸大吹嘘、炫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繁体:
在繁体字中,“诳耀”写作「詗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诳耀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仍然是“诳”和“耀”这两个字组成。
例句:
他常常诳耀自己的成绩,但事实上并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成就。
她诳耀着自己的家庭背景,企图引起别人的嫉妒。
组词:
诳骗、自诳、耀眼、耀武扬威、夸耀
近义词:
吹嘘、炫耀、夸大
反义词:
谦虚、低调、保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