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月的意思、令月的详细解释
令月的解释
(1).吉月。《仪礼·士冠礼》:“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郑玄 注:“令、吉,皆善也。”《后汉书·明帝纪》:“二年春正月辛未……使尚书令持节詔驃骑将军、三公曰:‘今令月吉日,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以配五帝。’”
(2).指夏历二月。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词语分解
- 令的解释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令 ǐ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令 ì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 月的解释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
专业解析
"令月"是一个典雅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吉利的月份、美好的月份。具体解析如下:
-
字义拆解与基本释义:
- 令:本义为“美好”、“吉祥”、“善”。《说文解字》释“令”为“发号也”,但引申有“美善”之意(如“令名”、“令德”)。
- 月:指月份。
- 合义:因此,“令月”即指吉利的、美好的、适宜(进行某事)的月份。它常用于描述特定月份因时节、气候或文化习俗而被认为特别吉祥或适合举行重要活动(如婚嫁、祭祀、出行等)。
-
引申与文化内涵:
- 时节之美:“令月”强调特定月份在自然时序中的美好状态,如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之时。
- 行事之宜:古人讲究顺应天时,“令月”常指适合进行重要仪典或人生仪礼(如婚礼)的月份,取其吉利、顺遂的寓意。例如,《仪礼·士冠礼》中就有选择“令月吉日”举行冠礼的记载。
- 文学意象:在古典诗文中,“令月”常被用作对美好时光的雅称,带有浓厚的文化审美意蕴。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其对“令月”的释义为:“吉月;吉祥的月份。”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年份(通常标注最新版年份,此处可写“最新版”或查阅具体卷册)。 (注:在线版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官网,但具体词条链接需根据其网站结构查找,此处提供官网作为来源指引)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该词典是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常用工具书,其对“令月”的解释同样强调其“吉利的月份”的含义。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年份(如“最新版”)。
- 《仪礼》(儒家经典):作为记载古代礼仪的重要典籍,《仪礼·士冠礼》中“令月吉日,始加元服”的记载是“令月”一词经典出处的体现,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来源:[汉]郑玄 注, [唐]贾公彦 疏. 仪礼注疏. 版本信息(如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可引用权威出版社版本,如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令月”是一个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观念和吉祥寓意的词汇,意指吉祥、美好、适宜(进行重要活动)的月份。其释义在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中均有明确记载,并在儒家经典《仪礼》中有着实际应用的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令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ìng yuè,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吉月(吉祥的月份)
指适合举行重要仪式或活动的美好月份,常用于古代礼仪文献中。例如《仪礼·士冠礼》提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郑玄注“令、吉,皆善也”,即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冠礼。这一含义强调月份的祥瑞性,多与祭祀、庆典等庄重场合相关。
2.夏历二月
部分文献将“令月”特指为农历二月。如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引明代《山堂肆考》记载“二月曰仲阳,曰令月”,结合春季万物复苏的特点,赋予其生机勃勃的意象。
补充说明
- 使用场景:既可泛指吉祥的月份,也可特指农历二月,常见于古典文献或描述传统节令的语境。
- 近义词:吉月、良辰。
- 例句:如“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后汉书·明帝纪》),体现其仪式性用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仪礼》《事物异名录》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娘子白字避辞璧奎慈忍凑理寸蹏尺缣搭儿代纪道荫动摇顿瞌睡顿壮风飙奉盛勾点桂客国会黑衣郎洪轨还淳反素惶然回从悔改蔪蔪剪薙解廌浄壹旧恨新仇看破红尘空凿六骡路绝轮騑门功绵蒙民国闵嘿默哀泥池物樵仆乞丐相起面亲授求贤若渴碶闸沙朔摄取宋刻傥来套调天台山铁扒瓦垄班枉矫过激尾翼逶迤退食无...无...象斗绡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