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诎信的意思、诎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诎信的解釋

同“ 屈伸 ”。1.彎曲和伸直。《荀子·樂論》:“曷以知舞之意?曰:目不自見,耳不自聞也,然而治俯仰、詘信、進退、遲速莫不廉制。”《漢書·王褒傳》:“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噓呼吸如 僑松 。” 顔師古 注:“信讀曰伸。” 王先謙 補注引 沉欽韓 曰:“偃卬屈信者,熊經鳥伸,若五禽之戲也。”泛指行動。 明 張居正 《徐存齋七十壽序》:“天道無心,詘信皆仁。”

(2).指進退、出處隨時、勢而變化。《管子·戒》:“臣聞之消息盈虛,與百姓詘信,然後能以國寧勿已者, 朋 其可乎?”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下:“身所以行道也,道之詘信,係吾身也,豈有身詘而道信者乎?” 明 黃淳耀 《唐宗魯先生壽序》:“乃慨然屏去儒業,居物於家,視其時之詘信,而操其奇赢。不十年,竟復其産且加廓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诎信”(qū xì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 同“屈伸”
    指物體或人體的彎曲與伸直,體現物理層面的動作。例如《荀子·樂論》提到“治俯仰、詘信、進退、遲速”,描述舞蹈動作的收放節奏;《漢書·王褒傳》也以“詘信若彭祖”比喻類似氣功導引的肢體伸展。

  2. 時勢進退的靈活調整
    引申為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行為策略,強調處世智慧。如《管子·戒》中“與百姓诎信,然後能以國甯”,主張統治者需順應民情和時勢作出進退決策。

  3. 氣功導引術的代稱
    古代文獻中常以“诎信”指代類似“五禽戲”的養生術,如《漢書》注疏提及“熊經鳥伸”的肢體導引方法。

該詞核心含義是“動态調整”,既可用于具體動作描述,也可比喻為策略性應對變化。因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研究先秦至漢代文獻時。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荀子》《管子》及《漢書》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诎信

诎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包括“诎”和“信”兩個部分。在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具體如下:

“诎”字拆分部首:讠(言字旁)。

“诎”字筆畫:8畫。

“信”字拆分部首:人。

“信”字筆畫:9畫。

來源

“诎信”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它在古代文獻中有所記載。在《漢書·李廣傳》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李廣素以诎信著聞。”這句話中使用了“诎信”來描述李廣的一種行為或特征。

繁體

“诎信”一詞的繁體字為「詘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漢字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诎信”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并沒有得到詳細的記錄,因此無法給出準确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诎信”的例句:

1. 他一向以诎信著稱,從不言而喻。

2. 這個政府官員并不誠實,經常使用诎信的手段欺騙百姓。

3. 在商業交易中,誠實信用是維系诎信關系的關鍵。

組詞

與“诎信”相關的組詞:

1. 诎騙:指使用花言巧語或其他手段欺騙他人。

2. 信任:指相信或依賴他人的可靠與真實。

3. 誠信:指以真實、誠實、守信為基礎的品質或态度。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虛僞、不誠實、欺騙。

反義詞:真實、可信、忠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