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尘土。 晋 葛洪 《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絶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於灰土乎?”《宋史·食货志下四》:“民间食盐,杂以灰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 方佚庐 ﹞便叫伙计在架子上拿了下来,扫去灰土拿过来看。” 鲁迅 《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2).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
灰土是汉语中一个多义词项,其核心含义及延伸用法如下:
指细碎的尘埃与土壤的混合物,常见于地面、器物表面或空气中。
例证:
“风起时,院中积了厚厚一层灰土。”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62页。
比喻社会地位低下、不受重视的人或事物,常见于文学语境。
例证:
“他自比灰土,甘愿默默奉献。”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02页。
特指石灰与黏土按比例混合的建筑材料,用于夯筑地基或墙面,属古代“三合土”之一。
技术要点:
传统配比为石灰:黏土 = 3:7,加水夯实后形成硬层。
来源:《中国建筑术语辞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215页。
华北部分地区(如河北、山西)以“灰土”代指飞扬的浮尘。
例证:
“扫院子扬起一阵灰土。”
来源:《北京话词典》,北京出版社,2013年,第189页。
“灰”源自物体燃烧后的残留物,“土”指地表颗粒物,二字组合强化了“细碎杂质”的意象。早期用例见于《墨子·备城门》:“灰土、炭凷(块)以救火。”
来源:《古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1页。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专业文献,涵盖语言本体、文化隐喻及技术应用维度。
“灰土”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学科和语境来理解:
定义与组成
灰土是传统的建筑材料,由熟石灰、砂质黏土和水按一定比例(通常石灰掺量10%-20%)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通过石灰与黏土的物理化学反应(如火山灰反应),形成胶凝物质,提升强度和稳定性。
主要用途
常用于低层建筑基础、地面垫层、路面工程,尤其适用于防水要求较高或需减少地基沉降的场地。例如古建筑基础和工业厂房回填。
特性
具有较高抗压强度和耐水性,但石灰过量易导致收缩裂缝,需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比。
指具有灰化淀积层的矿质土壤,属于美国农业部土壤分类的土纲之一。
灰土在不同领域含义差异显著:
晻曀半间半界饱餐豹尾旛北地裁尺秤斤注两抽水马桶箠笞捶床春葱出群拔萃雌劣从班大错道搿打中的尔斗锣方笔范进飞车焚剽甘饵高尔夫球运动骾骨豪饮黑墨和颜说色黄泥坂火火胡子传、柳隆卿检定检修鵕鸟坎鼓两腋风生论世知人露牙漭洋洋秘书排手潜秽嵌金泣荆稔谋三门四户胜状水陼司官司钲孙遁汤玉歪物件慰励五火相认详晰袭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