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面颂扬。 唐 柳宗元 《礼部为百官上尊号表》:“臣谨按昔 皋陶 之颂 舜 , 伊尹 之颂 汤 ,皆臣子至公,面扬君父,以敷於当代,以播於无穷,夫岂饰哉!”
“面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iàn yáng(注音:ㄇㄧㄢˋ ㄧㄤˊ),其核心含义是当面颂扬。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直接、当面地表达赞扬或颂扬。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臣子或下属对君主、尊长的公开赞美。
语境与用法
例如唐代柳宗元《礼部为百官上尊号表》中提到:“臣子至公,面扬君父。”
这里强调臣子出于公心,当面向君主表达敬颂,带有正式和庄重的色彩。
字义拆分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研究古典文献或历史题材创作时可能涉及。若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柳宗元相关文集或《汉语大词典》。
面扬(miànyáng)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为脸上的色彩亮泽、光彩。下面将逐一解释其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面扬由两个部首组成:面(mian)和扬(yang)。其中“面”是主导部首,也是第一个声母“m”;“扬”是次要部首,也是第四声母“y”。面扬总共有10个笔画。
面扬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可见“面扬”用来形容脸上的状态。面扬的繁体字为「麵揚」,形状与简化字有所差别。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面扬的古时写法为「面揚」,在结构和形状上略有差异。
1. 他脸上的面扬,看起来特别健康。
2. 她走到台上时,一片面扬掌声迎接着她。
面色、面目、面容、面皮、扬眉吐气、扬长而去
面容、面貌、光彩、容光焕发
面晦、面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