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确的数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欲查本年徵收确数,先查里书攒造实徵,而后徵收之完欠可定。”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一到夜间,便有十多匹--也许二十来匹罢,我不能知道确数--老鼠出现,驰骋文坛,什么都不管。只要可吃的,它就吃。”
确数在汉语词典中指精确、具体的数字表述,与概数相对。这一概念强调数值的确定性,排除模糊或推测性表达。《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准确的数目",例如"参会人数已统计出确数为358人"。
从构词角度分析,"确"指真实可靠,"数"表示数目,组合后形成具有精确计量属性的名词。该词汇常见于需要严谨数据支持的场景,如科研报告、法律文书、统计报表等。中国语言文字规范《GB/T 15834-2011》特别强调,公文写作中涉及数量时应优先使用确数表达。
与概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语言规范层面,《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指出,确数使用需遵循三项原则:基数词与量词准确搭配、避免数值歧义、符合汉语数词组合规律。例如"五辆汽车"为规范确数表达,"五部汽车"则存在量词搭配不当的问题。
“确数”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代明确、具体的数字,与“概数”(模糊、大概的数值)相对。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
确数表示精确的、不可变动的数值,通常用于描述可量化事物的具体数量。例如:“这本书共有256页”中的“256”即为确数。
与概数的区别
语言表现形式
应用场景
常见于科学、法律、统计等需要严谨性的领域,例如实验数据(“反应耗时2.35秒”)、合同条款(“违约金为总额的10%”)。
特殊注意
某些语境中,确数可能带有修辞色彩,如“百分百努力”并非数学意义的100%,而是强调“完全”的抽象概念。
若需进一步探讨语言学或数学中数值分类的细节,可提供更具体的场景。
趁队春饼佽助村杀戴履定配斗显飞蛩飞燕肥皂泡风翎佛草俯及诰命人鲠烈贡选耗粮获丑将无做有洁水浄缾精神满腹寖假禁久龃龊闿拓看碧成朱趷登登口快哭泣连次连榻淩谇陵突灵液鹿觡梅梅悯农判合譬类辟仗凄戾情受庆慰球衣憩偃权厝曲照辱玷沙迳伤荷藕竖议所主太公望鲦鰤望火马惟大梁无量数霞虹瑕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