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固定配享。《宋史·仁宗纪二》:“庚子,议 太祖 、 太宗 、 真宗 庙并万世不迁;南郊升侑上帝,以 太祖 定配,二宗迭配。”《宋史·礼志二》:“七年正月,詔南郊以 太祖 定配。”
(2).犹定亲。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寧可迟些,决不肯草草定配。”
“定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区分,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配” 由“定”(确定、固定)和“配”(配对、搭配)组成,表示事物的配对关系固定且不可更改。常用于描述物品、制度或抽象概念的固定搭配,例如“祭祀礼制中的固定配享规则”。
固定配享(历史用法)
指古代祭祀或礼制中,将某位人物或神灵与主祭对象固定搭配的仪式。例如《宋史》记载,宋代将太祖、太宗等皇帝在祭祀中“定配”于上帝,表示其地位不可替代。
定亲(传统用法)
在婚俗中表示“确定婚姻关系”。例如清代李渔在《风筝误·贺岁》中提到:“宁可迟些,决不肯草草定配”,强调婚姻需慎重。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制或婚俗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宋史·礼志》或清代戏曲文献。
定配是一个汉字词汇,通常用来描述物品或人员的安排和匹配。它可以用来形容物品是否正确地安排在特定的位置上,或者人员是否合适地配备在特定的职位上。
定配的部首是宀(宝盖头部),它在字的左边。字形的笔画数为11,具体的写法是先写上面的左边的「宀」部分,然后再写右边的「止」部分。
定配是现代汉语词汇,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在繁体字中,定配的写法为「定配」,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它的发音是相似的,但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在古时候,「定」的写法类似于现代字形,而「配」的写法则更加简单,它由四个点组成。
1. 他们把所有的文件都定配到了正确的位置上。
2. 主管人员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来做出合理的定配。
定配可以组成其他相关词汇,例如:
1. 定位:描述物品或人员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2. 配置:安排和布置物品或人员的组合。
近义词:匹配、搭配、安排
反义词:不匹配、不搭配、不安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