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履的意思、戴履的详细解释
戴履的解释
(1).见“ 戴天履地 ”。
(2).戴气和履气。《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参见“ 戴气 ”。
词语分解
- 戴的解释 戴 à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圆履方。不共戴天。 尊奉,推崇,拥护:戴仰。爱戴。拥戴。感恩戴德。 姓。 摘 笔画数:; 部首:戈; 笔顺编号:
- 履的解释 履 ǚ 鞋: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践踩,走过:履历(.个人的经历;.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
专业解析
戴履是汉语复合词,由“戴”(头顶)与“履”(脚踏)组合而成,本义指头顶天、脚踏地,引申为生存于天地之间,象征人的立身根本与责任。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来源:
一、本义解析
-
字源构成
-
核心语义
指“头顶天,脚踏地”,代指人类生存于宇宙间的根本状态。如《礼记·中庸》:“戴履天地,而望四表”,喻指人承载天地之道(来源:汉典网《康熙字典》)。
二、引申义与哲学内涵
-
象征生存责任
古代文献以“戴履”喻指人需敬畏天地、恪守伦理。如《宋史·乐志》:“戴履之下,皆吾赤子”,强调统治者对百姓的庇护之责(来源:国学大师网《二十五史》)。
-
天地人三才关联
在儒家思想中,“戴天履地”体现人在天地间的枢纽地位,需“赞天地之化育”(《礼记正义》),即参与宇宙和谐(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三、典籍用例
- 《庄子·德充符》:“戴履六极,而游乎九州”,形容至人超越物理束缚的精神境界。
- 《汉书·晁错传》:“戴高履厚”,喻指蒙受深恩(来源:中华典藏《十三经注疏》)。
四、现代用法
今多用于成语“戴天履地”,强调感恩与责任感,如:“戴天履地,岂敢忘本?”(例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汉典网《康熙字典》条目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古籍库
- 国学大师网《二十五史》原文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戴履”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成语含义(常见用法)
指担任官职或重要职务,源自“戴天履地”的引申义。
- 字面解析:由“戴”(穿戴)和“履”(鞋)组成,字面意为“穿戴鞋履”,比喻顶天立地、承担重任的状态。
- 应用场景:多用于古代语境,形容官员或身居要职者。例如:“他戴履多年,政绩卓著。”
- 近义词:身居要职、位高权重;反义词:布衣平民、无官无职。
二、天文术语(古籍用法)
在《新五代史·司天考二》中,“戴履”指古代天象观测中的两种气象现象,即“戴气”和“履气”。
- 具体解释:描述太阳周围的光晕或气团形态,如“冠珥、环晕、缨纽”等,属于古代占星术的观测范畴。
- 例句:“十日之中,戴履、背气常七八见。”(《新五代史》)
补充说明
- 权威性差异:成语用法在多个中等权威来源中均有印证(如、7),而天文术语多见于古籍引证,现代使用较少。
- 注意区分:避免与“戴天履地”(形容生存于天地之间)混淆,两者虽同源但侧重不同。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语料分析,可参考《新五代史》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百源贝币被堤焙人边笋变性碧虚上监产门超越陈雷搊拾到老豆分瓜剖蠹弊嚲鞚髵髵防肃泛酒翻然改图飞砂转石纲常餻糜归蜃国民好大喜功会别监工降玺绞锋金介跼滞开眼窠段垮台枯壑逵路廪贡绿葱葱马列主义梅骨冥机年龄年限轻文柔服慎墨时失识文谈字説表殊尚蒐苗速急淘箩天夺其魄团头頽垫瓮菜五线谱憸壬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