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辱责骂。《庄子·徐无鬼》:“察士无凌誶之事,则不乐。”凌,一本作“ 凌 ”。
淩谇(líng su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凌辱责骂”,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苛责或言语攻击。例如《庄子·徐无鬼》中提到“察士无凌誶之事,则不乐”,意指喜欢挑剔的人若无此类行为便不满足。
词源与结构
引申含义
除字面意义外,该词还隐含“苛求、斤斤计较”的意味,如提到“有苛求或斤斤分辨之意”,体现对细节的过度挑剔。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籍或文言文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或学术讨论中可能涉及。
提示:需注意“淩”与“凌”的通用关系,以及该词的贬义色彩,通常指带有攻击性的责难行为。
《淩谇》这个词是指人或事物独特、奇异的样子或气质。它可以用来形容非常独特的外表或特殊的气质。
《淩谇》的拆分部首为水(shuǐ)和之(zhī),其中的水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之表示属于水系的字,比如河、海等。
《淩谇》这个字共有16个笔画。
《淩谇》是一种繁体字,它的简体字为“凌虚”。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汉书·匈奴列传》中,描述了匈奴王淩谇迷信神秘力量,镇守着属于他的领地。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淩谇的形状稍有不同。古代文字的书写比较随意,所以淩谇的字形也有一些变体。
1. 他看起来淩谇异常,不像一个正常人。
2. 这种花的颜色淩谇夺目,非常美丽。
3. 这部电影的剧情淩谇离奇,让人难以预料。
1. 淩谇之气
2. 淩谇外形
3. 淩谇神秘
1. 奇异
2. 特殊
3. 独特
1. 普通
2. 平凡
3. 寻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