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悯农的意思、悯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悯农的解释

诗篇名。唐代李绅作。共二首。全文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写农民的负担之重和劳作之苦,语言真切动人,历来为人传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悯农”作为汉语词汇及古诗题目的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详细解析:

  1. 词义解析

    • 「悯」:意为怜悯、同情。该字体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如李绅诗中通过“汗滴禾下土”等白描手法引发共情。
    • 「农」:特指古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体,如诗句“四海无闲田”展现农民广泛劳作的场景。
  2. 诗歌主题

    • 李绅《悯农二首》通过“春种一粒粟”与“锄禾日当午”两首形成对照,既赞美劳动价值(“秋收万颗子”),又揭露社会矛盾(“农夫犹饿死”)。
    • 艺术手法上,采用“盘中餐”与“粒粒辛苦”的微观视角,将抽象道德训诫转化为具象生活场景。
  3. 历史与现实意义

    • 古代层面:直指中唐时期赋税沉重、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如“农夫犹饿死”的强烈对比。
    • 现代启示:当代三农问题仍延续“悯农”精神内核,如取消农业税等政策体现执政者的悯农情怀。
  4. 文化影响

    • 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象征符号,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引用“谁知盘中餐”强调粮食安全。
    • 衍生出“悯农文学”创作范式,如聂夷中《咏田家》等后续作品均受其影响。

知识延伸:据《唐才子传》载,李绅因身高不足五尺自号“短李”,但其《悯农》却以宏大视野关注民生,这种反差更凸显诗歌的思想深度。

网络扩展解释二

《悯农》

《悯农》是一首诗歌作品,表达了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关怀。该词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和冫(bīng),笔画为11画。悯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悯农诗》。

在繁体字中,悯农的写法为「憫農」。

在古时候,「悯农」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例如在《说文解字》中,「悯农」的写法为「憫農」。

以下是《悯农》的一句例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表达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以下是一些与「悯农」相关的组词:

悯农心情、悯农使命、悯农救灾

以下是「悯农」的近义词:

同情农民、关心农民、怜悯农人

以下是「悯农」的反义词:

忽视农民、漠视农民、轻视农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